第33章[第1页/共5页]
听她简朴说完,凌氏对苏先生印象不差,想了想指着赵长卿道,“我这丫头现在五岁了,客岁跟着老太太学着认些简朴的字。不瞒苏先生,我家是军户,家里也没甚么有大学问的人。长卿,你跟先生说说你都念了些甚么书。”
凌氏笑,“这是那里的话,如果不好,人家李百户如何会跟你提呢。她孤儿寡母的在外不轻易,不如先叫她过来,请母亲帮着看看,也叫长卿见一见。今后她是要教长卿的,两人投缘才好。咱家人丁未几,房屋也有,若这位苏先生合我们丫头的眼缘,叫她搬过来就是,两相便宜。”省钱才是霸道啊!
赵勇笑,“你想哪儿去了,如果放逐为奴,她焉得自在身?哪儿还能出来做先生。我都问了,是个再端庄不过的妇人。刚来边城时,有人看她孤儿寡母的想要欺负于她,苏先生不是那等歪心邪意之人,用簪子破了脸,现在另有道伤,莫要轻看了她。”
苏先生一笑,“我听太太的。”
老太太不由笑问,“小公子几岁了?”
赵长卿忧愁的事给苏先生如许一说,反是不觉着如何难了。赵长卿更是赞叹,“先生记性真好,这也能记得?”乐谱都能默出来。
早晨一家子吃过饭,赵长卿对凌氏道,“母亲,这回我们但是捡了大便宜。苏先生要教我吹笛子了,她还说,乐谱不消耗钱买,那些初学的乐谱,苏先生都记得,她默出来给我学就是了。”
赵勇道,“说来也巧,是李百户传闻我在为我们丫头寻先生荐给我的,是帝都人,算是李百户的远亲,娘家姓苏,家里遭了难,亲人死的死散的散,现在这位苏先生带着儿子度日。苏先生要价倒是不高,每月一两五分的银子,中午管顿饭就行。只是她儿子尚小,离不得人,要带着儿子一道过来的。苏先生说,在咱家住也行,她归去也是一样。如果主家肯收留留宿,包管饭食,她甘情意再降半两,每月一两也肯。”
谢白常跟赵长卿抱怨,“娘娘总要我学打扇,这个还用学吗?我都学一夏天了!”
苏先生一笑,“我这算甚么记性好,只是一些简朴的东西,并不难的。”
苏先生绝对是里手中的里手,她待人和顺又很有耐烦,非论是讲课还是指导赵长卿习字,皆是游刃不足。
凌氏暗里更是同赵长卿道,“苏先生这浑身的本领就不必我多说了,你可得用心学,不求你能学成苏先生如许,学会一半我们这银子就没白花。”
赵长卿一想,便有些难堪,家里给她请先生已经很费钱了,若只是读书还好,琴、棋、画都是烧钱的活动啊。赵长卿诚恳的说,“不瞒先生,学琴的话,我家没琴,也没乐谱的书,并且,我传闻琴很贵啊,一把就要十几两银子,先生看,我先学笛子成不成?笛子便宜,几十个铜板就能买一支了。棋的话,家里也没棋子,我得先去问问代价再说。画画,是不是要买很多颜料啊?”都是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