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页/共7页]
赵长卿提笔写了几样配料用量,小梨花儿接过,给苏先生瞧,苏先生微微点头,提笔又在上面加了几样,考虑着写上用量,道,“再去尝尝,我觉着应当另有这几味料。”
小梨花儿当真是个再邃密不过的人,她早上买了一斤猪肉返来,细细的剁成肉葺,一次却只叫本身的母亲蒸三五个包子,并且,每回的配料多少都细细的记录下来,尝分歧的味道。
凌氏暗里对赵长卿道,“你跟小梨花儿友情好是一回事,本身也很多几个心眼儿,她家卖包子,能帮则帮,还是要以课业为重。我看你这些天都跟她忙活包子,读书上也懒惰了。看你mm,每天勤奋,如许才气做出好诗呢。”在凌氏的认知里,会做诗的便是才女。有了才女的名头儿,对自家女儿是很有好处的。
小梨花儿为了调包子馅儿,把集市上的调料都买返来了。赵长卿将花椒炸了油,生姜豆蔻肉桂之类煮成调味水,这才开端渐渐的调包子馅儿,内里先是放了花生油,调入几滴芝麻油,肉馅儿不能急,用筷子往一个方面打,边打边加煮出的调味水,最后把肉馅儿打到一个不薄不厚的程度,再擀出四个包子皮,包出四个肉包子来。
李太太笑,“我就图长卿读书识字,性子也好。你看她措告别事,半点儿看不出是军户出身的女孩儿,不晓得的还得觉得是书香家世的闺秀呢。”
李百户笑道,“常日里我在外头瞎忙,也没大见过你们,莫要拘束,当本身家一样。”又问赵长卿,“现在念甚么书啊?”
“亲父女,当然是像的。”赵长卿笑问,“明天爹爹又去给谁帮手了不成?”赵勇是个热情肠,用凌氏的话说,天生傻实在。
李太太道,“人家闺女这叫会长,赵家的这两个丫头都生得漂亮,爹娘哪儿长的好就随哪儿。”
李百户道,“就是瞧着有些薄弱。”
赵长卿上辈子于厨艺很有一套,道,“味儿是差了一些,调馅儿的调料不一样。”
赵长卿笑,“不消,馅儿都是现成的。”
赵蓉平生最不喜做针线女红,心知赵长卿是成心难堪她,只作一笑,“娘亲,正月里不能动针线,待过了正月我再学吧。”
小梨花儿笑,“必定的。”她拿出记账的票据来,先把赵家绢的银子给了赵长卿,又把赵长卿苏先生该得的银子分了,笑道,“实在灯市上,最好的买卖倒不是卖灯。那些卖元宵卖小吃的才是赚得最多,现在梨果大些了,不消人整天看着,我娘说想出去做些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