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风不送暖[第1页/共3页]
但是整座金陵城仿佛忘了太傅梅老先生的对劲弟子,忘了这个曾经风景无两的年青人,树倒猢狲散,便是“登第楼”那边也没有一封请柬送来。秦淮两岸还是风骚热烈,相较之下,李兰天然不会怕这类被伶仃的无聊感,曾经的经历足以让他现在轻松面对统统环境,但退一步说,当然也没有人喜好或是寻求这类感受,他现在对懒惰糊口食髓知味,倒也不消去在乎这些琐事。好处勾搭,勾心斗角,起码临时没有涉及到他身上来。
等主仆两人用完饭后,敏捷地清算洁净安妥,这时小丫头从配房里拿出几本诗集讲义往百花巷尾的张家去了,小丫头与张家小妹乃是闺中好友,两人聚在一起天然有说不完的话,公私兼顾,李兰倒也落得安逸。
这偌大的金陵城,藏的尽风花雪月,却藏不尽天意难说,话得出江山日月,却话不出人面兽心呐。
金陵城百姓早餐吃得稍晚,隔阂消去,以是主仆两人一起在桌子上用早餐。米粥和腌菜刚端上来,小月儿俄然想起来了甚么,问道:“少爷,听张家大叔说,过不久便是放榜的日子,在虞山书院苦读的张家大郎仿佛也插手了此次朝试,我们要去看看嘛?”
日光下移,侍女小月儿早已打扫好院子,重新换了极新的铺陈,热茶热水也筹办伏贴,全部院子显得极是温馨,倒看不出一贯少有人来往。
梅老先生学博天下,收录的文集墨卷天然不在少数,乃至不乏有珍世前贤手稿在内,老太傅去世后未留万贯家财百顷良田,独独留下几大箱子册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这一点来看,真乃不成多得的名师。巧得是,如果想更多体味大周朝的风土情面,最益仰仗那些记录着奇闻异事人文风俗的墨卷了,所谓读万卷书似行万里路,大略如此,不无其事理。
“嗯,用过早餐我就送畴昔。”小丫头非常灵巧,不忘提示道:“少爷,粥都凉了。”
因此,每当开科取士之时,四方士子纷至沓来,便会以吟风弄月熏陶情操的名义停止大小诗会,诗文酬酢,交朋结友。实则是趁机交友将来的新科探花榜眼,皋牢民气,前几日秦淮河的风花雪月糜景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那些利欲熏心的富贾盐商们更是遍及撒网,重点培养,出息似锦的落第进士们亦需富贾府里的财帛,来攀附朝中权贵平铺青云路。常言道我偷君子之桃,君掘我祖坟一遭,你好我好大师好,就是这个事理。
话音刚落,院门开合的“吱呀”声想起,李兰转头看时,院门口此时竟悄悄地站立一个身着浅蓝云裳的少女。她容颜生得极是标致,可惜眉眼间仿如有着一抹浅淡的媚意,令人不免生出讨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