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莫做文抄公[第3页/共3页]
此一时彼一时,人们看着李兰的目光微微起了窜改,江南道文风骚行,故而对士子尤其看重,如果李兰真提出佳句来,百姓不但不加以讽刺,反而赞其喻为在渊潜龙,这些年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至于高家……大周朝重农抑商,秦淮两岸再如何形盛繁华,这一根骨决计不会视而不见。
好半天,李兰带有小月等人分开后的集市才幡然觉悟过来,发起当众颂读文章那人更是第一个开口道:“好文章,虽不负气势澎湃之象,但却俭朴雄浑,详确松散,直指我等学问之大忌。如此文章,该当登第楼前唱名三日,上呈府尹大人!”
这首荀子所著的《劝学》主谈学问的意义与应当持有的态度,乃是中原文学史不成或缺的著作。连络诸士子方才登第的机会,的确是字字珠玑沁民气脾。
华灯初上,一辆青蓬双辕的马车驶进了金陵城。
当那封行泼墨章的宣纸呈到吴大人的面前时,他并没有任何游移地伸手接住,颌首表示自当上禀府尹大人。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群情之声,不由点头感觉此人的话仿佛极有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