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共4页]
“李家的孀妇昨晚去张屠夫家买肉,今儿个早上才从张屠夫家里出来,手里提着老迈一块猪后腿。这如果没做甚么轻易的事,哪个会信……这两个不知廉耻的合该全数浸了猪笼才好。”
轻车熟路的寻了张老头的食摊。这食摊就搭在街边,三三两两的客人散坐在五张油黑的桌子上。宴敛自顾自的抽了一条长凳坐下,少一会儿,张老头便端着一大碗汤水并巴掌大的炊饼过来。这是宴敛这几天例点的吃食。
乡试放榜须得玄月中旬摆布。一来路印将近到期了。二来能不能中是一回事,但是现在他囊中羞怯啊!住不起三钱银子一晚的劣等房。要不然也不会厚着脸皮去看白书。吃这干巴巴的炊饼。
唉……
“宴秀才,你尝尝我这猪骨汤,今儿个但是熬制了两个时候呢!特地给您敲了骨髓在内里。”张老头对本身的技术非常得意。
兀自出了书肆的大门,街道上来往的行人熙熙攘攘,有穿锦衣提着鸟笼,身后仆丛前呼后拥的浪荡子;有和宴敛一样,蓝衫紫衣加身,手里把着一抦折扇,悄悄动摇,仿佛一副文人雅士的墨客才子;也有粗布短装打扮,面色或忧愁或高兴的平头百姓……四周的店铺还没有打烊,布庄,铁铺,酒楼,杂货店……时不时的有人呼喊三两声。
但是这些与宴敛并无多大干系,之前是,现在也一样。
幸亏同亲招考的人帮手把他送回了堆栈。
听着张老头的话,宴敛想着这大抵便是前人的哀思之处,三言两语便是一辈子。
想到这里,咽下最后的一口汤水,张老头的闲嗑也到了绝顶。宴敛从荷包里取出十枚铜板,递给张老头。并说道:“多谢老伯这些天的关照,我明日就要解缆回籍了。”
八月的福州府,一场大雨遣散了艳阳天里最后一丝炽烈。仿佛连氛围也变得清爽起来。
不过是和他一样的平头百姓,非得学着人家才高八斗的士子老爷一样,做甚么义愤填膺,甚么拍案而起,喔,这两个词还是张老头特地从宴敛这里学的。
期间的各种启事一时半会却也理不清楚。
噼里啪啦的拨弄算盘的声音径直突破了书肆的安好。掌柜需得在打烊之前查对完本日的收益并写上账簿。这般决计弄大了的声响便是在奉告逗留在书肆的人,这里要打烊了,您老快些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