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1页/共4页]
又是一片沉寂,也不晓得过了多久,身后的帘子里子传来最后一声感喟:“罢了,罢了,便如你所愿吧!”
在场的世人俱是惊呆了,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当场就跪了一半。看这幅场景,清楚就是孝熙帝在逼宫啊!甚么时候,孝熙帝手里竟把握了如此之多的言官?
简而言之就是,言官行的是监察百官,冒死进谏之事。做得了言官的都是朴重朴直,介直敢言之人,他们不惊骇灭亡,碰柱子的事情他们也没少做。言官最是清贵不说,但也是最轻易获咎人的差事。朝堂上的官员最是惊骇言官,因为他们只要被言官揪住一点儿小辫子,就会被言官往死里参。以是他们从不与言官来往。
现在天,众目睽睽之下,他手底下的官员,站出来一半,只为弹劾当今皇太后,恰好他竟一丁点儿也不知情。这便算了,他手底下的人秉言直坚,副本清源,他却毫不作为,明日就该有人讽刺他御下不严,毫无直臣忠义了。
不过他也明白,这不是他们善心大发,不过是因为他对北光城士子的容忍,以是这些家伙为大局着想临时不想激愤他罢了。毕竟万一他一个不乐意,拿北光城士子出气,到时候,他们要挽救可就来不及了。
“诺!微臣劾皇太后,其一垂帘听政,牝鸡司晨,有违祖制,废弛礼法;其二外戚衍圣公孔微慎,侵牟商利,阻坏鹾法,倒置铨政;其三,秦王修璋驰骋宴乐,交结大臣,恣情纵欲,结党营私,司马之心,路人皆知……”诸如此等,历数二十二条大罪,几近将太后党一系官员弹劾了一遍。
这就和他那扬州来换太后的让步是一个事理。
他最后又补了一句:“母后,来岁皇弟便要就藩,你说扬州如何?”
只是吵着吵着,这话题就拐了弯儿,拐到了秦王景修璋身上,说他行事乖张,心胸不轨,恐有谋逆之心。这里说话的便成了帝党。
众大臣又是一惊,千万没想到做为辅政大臣的魏王竟然会帮着天子?还在朝臣面前这般讽刺太后。今上方开了内阁,如果再逼退太后,接下来莫非就会放过四大臣吗?
“母后!”孝熙帝端看着朝中大臣。清冷的声音传遍全部大殿:“这天下姓景,朕才是这大扬朝的天子,天下也是朕的,母后顾念朕年幼懵懂,以是才得以协理政事。朕天然感激于心,只是现在朕长大了,有才气了,母后不是应当欢畅才对?又何来朕,□□一说。”
孔家人作为秦王的母家,目睹着这局面不对,又要吵,只恨不得把秦王说成不谙世事,心性纯真,忠善孝悌之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