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纹银百两[第2页/共3页]
接下来陈四维把前面的四句也写了出来:“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美姬并没有理睬大牛,而是直接拿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对陈四维说道:“小女子委身撷(音xié)芳楼,以操琴弄曲为生,欲求唱词一首。”
“起句平一定不是高招。”美姬终究忍不住说话了:“我家洗砚池边树,起句也是平平,朵朵花开淡墨痕,倒是神来之笔。”
第33章纹银百两
陈四维也没想到只不过是一个歌妓想要买他的诗作罢了,如何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事跟他们有一个铜板的干系吗?
不像大牛见到美姬就直了眼,口水差点流出来,还情不自禁的说:“蜜斯姐长的可真标致啊。”
见陈四维搁了笔,美姬拿起诗作重新到尾读了一遍,冲着陈四维悄悄一福:“多谢乔哥儿。”
“……”
陈四维手提羊毫看着世人,安闲淡定的开了口:“小生觉得君子德行但观本身如何办事,与旁人无关。并非是与自发得是君子的人便讲君子之道,与自发得不是君子的人便可不讲君子之道。”
是不是君子要看你本身是如何行事的,那里有跟‘烟花娘行’便不必讲君子的事理?
美姬之以是一下子拿出一百两银子就是看出陈四维缺钱,再有骨气的人也得用饭,人穷天然志短。
文人多数有些酸腐的弊端,传闻美姬是出身于青.楼,便不肯为她做诗。歌妓不成能只唱本身作的词,她们都是费钱买诗词来唱。
“……”
“诗贵神韵,如此口语端的是味同嚼蜡不如净水。”
“起句平平,索然有趣哟。”
只不过这类事都是悄悄停止的,谁也不肯意让别人晓得倡寮里传唱的词曲是出自本身之手。
陈四维拿起镇纸把那张一百两的银票压住,淡淡一笑:“姐姐稍待,小生写一首姐姐如果中意,银货两讫,姐姐如果不中意,我要十个铜板,两个付与店家抵纸墨之资,八个算我的辛苦钱。”
“娼门到底豪阔,脱手如此风雅,看来脂粉贵于诗书啊,真是世风日下。”
“话说的清脆,本来是这个主张,如此这般连平仄都不讲的句子焉能叫诗?”
当即便有人哂(音shěn)笑出声:“如椽(音chuán)巨笔岂能题赠北里?真真妄图。”
追根究底还不是因为陈四维一首诗就要卖到百两纹银,让人妒忌的红了眼。那四首令人叹为观止的题扇诗,已然惹得人们妒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