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字渊源[第6页/共7页]
对于笔墨之道,我体味的实在是少,但我旁观无字书的时候现一个事理,就是人间万物,都有个发源,若无发源,则无后事,无因则无果,有果必有因,我不知此果具象,但猜想这个果的最后应当在启事那边。
以此当知,古先造字,从六合之形,亦从众生底子,从至道之理而化字,大道至简,是故古字凡言至道奥妙者,皆为简练,盖因初造字时,众生尚不以笔墨为主,乃先贤为留前人聪明于先人而造,至于先人学问增加以后则为其当代世人,依先贤教理而衍造新字。
复次,人依其主而居,则名为‘住’,先有世主,后有世君,后有世王,而古言王即心,能自主其心者,即名王德,人依其心德而自主,即名为住。
固然时过境迁,当代人间传播的笔墨早已非古时的笔墨,但笔墨当中仍然包含了圣贤的聪明,六合的至理;固然当代人用的大多是简化的汉字,但此中仍然递传了圣贤聪明,若分歧适六合之理,那这笔墨就没法存在。
所谓‘玄’者,在色为黑,在乎为妙,黑中之妙、黑中有妙之意,比方大洞,亦为黑穴,至于太空,于地而观,太空之玄幽,深不成测,如是洞玄,即为深幽之奥妙也。
‘十’乃地标,象代万物,其‘十’能量万物尺寸,复能测度地理及天文,是故‘周’乃涵容此三物,至于‘易’字,上日下月,意为日月来往,此乃变更之意也。
到了明朝以后,文人们已经开端用纸张册本誊写小说散文了,以后的册本利用更是众多成灾,导致先人学书无尽,如有人能活百岁,若不需求饮食,每日也不消就寝,如许一小我,即使博闻强记,其平生也不能把当代人所印刷的册本看千分之一。
主为世人之王,王乃众生之主,人王乃为世人之主,众生主乃为众生做主者,是故古言王者,非言君王也,乃言心德,是故‘玉’之为字,同乎‘王’字,后代人道别离,乃增一点,以别乎王,以此当知,玉与王别,则王与德分,是故上古,无诸君王,亦无此号,只要为众生做主者,别无主宰众生者,世人众生,皆乃同生同住。
再比如中国的汉字被周边各国粹习演变,其笔墨虽为旁支,但也具有了事理,若无事理,就不能递传下去,比如人间有大道最上第一至理,而人间亦有百千万种小道之理,小事理也是合适事理的,比如有人说正理,正理他也是理,邪理他也是理,以是人间统统理,都是大道所生化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