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洞玄指略》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章:载道于文[第3页/共5页]

善花百亿种,恶花数当然,

心不离学问,贵贫遮此心,

圣贤根器者,虽或未几闻,

颂:

以圣贤所教,善持自学问,

贫性未除灭,岂为高贵身?

圣者不自圣,贫者不自贫,

有人间出世,世外乃呈现,

彼人处圣境,知识如本身,

颂:

各种幻言辞,谁还作教门?

各种说,各种法,各种言辞,如是皆为幻事,圣贤岂为计算?是故圣贤不重文辞之教,仲尼平生不自作书,释迦文佛一世言辞,结束无所,后代贤者,为使众生明教养,因而阐述过往圣贤身教而成文,圣贤非为留名于世,为使众生受好处也。

德行无有二,人间最第一,

如是甚深义趣,言语尚难,何况笔墨所记?是故圣贤对人间讲解时,以讲解之难而笑,讲解尚难,先人学笔墨岂能易明?徒增文辞烦恼,使世人恼心罢了,是故佛其一世所言,皆为幻说,不做实在,亦言其所说,皆无所说,如是说如无说,亦难思议,如是不思议,便是道。

丙申年正月廿六日记之。

载道于文,不成为也,道非可思,亦非可测,故真道不能载于文辞,文辞所载,不过幻说,言语尚幻,何况文辞?言语能善巧比方而为宣说,复有说言者心境情义之述,笔墨无情偶然,所能载义,微乎其微,故世人读圣贤典范皆各自有见地,乃如照镜,自见其面,非圣贤面。

叹:

著心于知识,贵贫起争辩,

心玉无瑕质,六合被泽润,

不谛真境而博闻,恐非善事,比方贫人忽入圣王国,地出金玉如山石,草木若夫琉璃,华彩缤纷,曼妙敬爱,贫者见此,乃自抱石,或拿香草,百花之物,采纳欲私,而彼国人,见之则异,此等平常物,何足失态若此?

虽住知识乡,而非彼村夫,

亦有世人,窃贤者礼,盗圣者衣,饰以谦恭,而实骄易,心非得空,内藏染污,彼窃圣贤衣,倒霉于人,如堕坑者,尚自不知,焉救于人?此皆好名,非躬行者,纯德之乡,乃无德存,于无德乡,乃见德分。

至圣同凡住,心自灭此岸,

非圣贤隐道,为护非心人,

幻人以真意,观幻说名真,

人间即世外,世外本不存,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