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带着徒弟一起穿[第3页/共4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当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颠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防盗章节下午三点摆布替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正报酬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窜改因时,故旷日悠长而社稷安矣。
今当阔别,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觉得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实施,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是昌隆也;亲小人,远贤臣,而后汉以是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何尝不感喟悔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稳定,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罢了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呼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陋劣,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如果,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寒微,五霸既灭,令不可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谦虚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