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针锋相对[第1页/共5页]
“你在此安待。”刘浓没有表情去细观孙权的真迹,叮咛着刘訚,言语低缓,朝着他又悄悄的点了点头。
“咦!”
刘浓一声大喝,踏前三步,向来拿他的两个差役中穿身而过,指着那县丞喝道:“敢问县丞,前后不过个半时候,事发如此俄然,你既不是主薄,也不是典史,如何便知刘浓并非士族后辈?莫非,你事前便将刘某内幕查过?刘某如果流民,稠浊于芒,不过沧海一粟,竟蒙县丞如此看顾。莫非,县丞与我有旧?既不是有旧,那刘某倒想问问县丞,此翻意欲何为?莫非,意欲与小人一起谋我年幼无知乎……”
县丞张芳身子略微后仰,把那还低着头的张憦一扫,说道:“堂下张憦,你讼告的是流民,还是士族?”
三个笔锋苍劲的大字凸现于眼,署名:孙仲谋。
刘浓按膝而起,直直的站起家子,抖了抖衣袍,正了正青冠,缓声说道:“县丞为何只凭一面之辞,便肯定刘浓不是士族?”
而他这翻锵锵之喝,顿时将堂中一干差役和那县丞以及张恺之弟镇住。南渡而来的人家,鱼龙稠浊在一起,谁又能等闲的辩清他的根脚!那些差役们更是面面而窥,刘浓此言有理有据,将事情阐发得点滴不露。一个天大的诡计,就在那三个莫非中,一点一点的衔接在一起。张恺,或许真的是其弟和县丞……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居。
辩难、清谈!
朱府君眉头轻皱,仿佛正在想,刚才说到哪儿了。沉吟细思,却怎生也想不起来,心中更怒,把那县丞一撇,颤颤危危的怂包样儿,果然是个德行势孤的。再一看刘浓,但见他站在堂中,受世人环围捭阖而视,却不卑不亢,沉寂风雅,轻风拂过葛袍,引得袍角如徐而展。
“诺!”
非论是这世还是后代,他对儒道经玄都不精通。能答这一句话,是因为这话,恰是后代的高人所赠。
宽服男人微微惊诧,他行至堂口,已将这孩童看得清楚,果然是一个七八岁的稚龄小童。不但心机敏捷,竟还熟通论语。固然这论语,是士族和豪门后辈,在初习之时便会必修的功课。但他这两句,别离出自《论语-里仁》、《论语-子路》,奇妙的融在一起,正合此时之景,恰好的勾画出了一个德行有亏,而尸服居位之人的难堪。
“府君!”
刘訚道:“小郎君若遇不谐,且呼喝一声。”
“府君……”
“服从!”
刘浓轻声而应,把门口两侧差役掠了一眼,暗吸一口气,撩起袍角下摆,举头挺胸,正视不斜,跟着领头差役跨入门中。他和刘訚早已定计,如果那张恺之弟与人窜通欲强行不轨,无计可施之时,便由刘訚持卫玠名刺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