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一对璧人[第3页/共4页]
他手中的金挑杆悬在半空,倒是不动了,就如许毫无避讳地看着她的面庞,恰如此时她看着他那样。
门口儿靳嬷嬷紧接着向里头儿通传一声:“二位女人,娘娘,殿下返来了,且筹办着吧。”
我们这位宸王殿下,万花丛中过,心中却只留一人。
他收了金挑杆儿,负手而立,含着笑,低头看着她。
这才回了院儿里,却不再进屋,而是站在门外道:“奴婢就守在门外奉侍着,娘娘如有叮咛,固然让两位女人出来叫奴婢就是。”
这般面庞、这般风骨,的确是有让天下男人皆沉迷的本领的。
红烛映着他俊美无俦的面庞,竟像是个翩然入画的谪仙,如此昏黄不实在……
因此让初夏去请出去,但靳嬷嬷却说无妨事,常日里服侍宸王殿下,也是要在门外侍立好久的。容菀汐便不再劝说。
说话间,已经进了昭德院院门儿,此时容菀汐正在洪官媒的搀扶下,埋过门槛儿。
各有各的难处,何不相互谅解一些?
在她斜前站定之时,又侧头打量了她半晌。并且他很肯定,他打量的人是容菀汐。
送了新娘子入房,官媒的活儿就算完成了。靳嬷嬷引着洪官媒出了昭德院,打赏了她好多银钱,又特地叮咛府上用马车将洪官媒送出去。
靳嬷嬷将这府里,有关宸王女人们的事情,缓缓道来……
她的……这个为她挑起盖头的人,的确是能够称得上她的夫君的。于名分上,的确如此。
初夏和知秋见礼辞职,未几时,屋内院外都堕入了极度的温馨当中。
他清清楚楚地晓得此时坐在大红喜床上的人是谁。
容菀汐听着,感觉倒还好,只要一个是官员家的女儿,且又是一个外官的庶出女儿。
他赏识她的美、只如赏识一块美玉、一件珍宝普通……
宸王拿着金挑杆儿在手,缓缓走来。
窗外红灯笼的亮光昏黄覆盖着满目大红的寝房,窗下小桌台上,龙凤红烛腾跃……
宸王坐在打扮台旁前的圆凳上看着她,看着这个穿戴一身嫁衣、头上盖着红盖头的人……
现在,他竟是有些词穷。仿佛除了“倾国倾城”以外,再找不出更贴切的描述来。
只不过,本来只要八个姬妾,这与外界传言的十几个倒是并不符合,可见是外界夸大了宸王的风骚。只要八个姬妾,这与她事前料想的十几个比拟,的确少了太多,已经能够说成――是个欣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