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山之巅(改)[第1页/共4页]
那人吟罢诗句,又是一声大笑。笑声远远传出,在这群山万壑间回荡,竟将风雪声也袒护了。其虽是在发笑,笑声中却殊无多少喜意。此七律自其口中唱出,不但无多少讽刺意味,反倒有对那仙道神通之无穷神驰,及对本身不能久驻人间尽是可惜。
那道人静坐很久,方缓缓站起,他打量着呆立一旁的杨过,笑道:“我叫李长青,你唤我李大哥罢。”取出一个瓷瓶,倒出一枚玄色丹药,向杨过屈指一弹,道:“快服下吧,对内伤有奇效。”杨过伸手接过,也不踌躇,便盘膝坐下,将它抬头吞下。只觉那丹药入口即化,便有一股辛辣炎热之气向自心底而起,流转满身,向上直冲头顶,双眼不由流下泪来。他随即便觉通体舒泰,胸闷之感也尽去。他一跃而起,叫道:“李大哥,你这是甚么丹药?如何会有如此奇效?”李长青道:“这是‘造化丹’,是我本身暮年时所炼制,作除伤祛疾之用,不算甚么好药。”说罢,取出那只瓷瓶,扔了畴昔,又道:“你如果喜好,就送你吧。”杨过道:“如许神效的丹药,如何说不算甚么?小弟我无功不受禄,服一颗已经是机遇了,千万不敢贪婪!”李长青道:“杨兄弟无需客气,此物与你算是奇药,与我却与普通的伤药无异。”杨过又想起他刚才呼风唤雨之气象,不由连连点头,不再推让。
二人正说间,忽听身后传来一人大笑声:“臭蛤蟆,你我斗了一辈子,到头来倒是你陪我去阎王殿里报导。只是你作歹多端,下辈子必然是只又大又臭的癞蛤蟆。杨小子,那小子又是谁?”杨过忙回身望去,见那二人望着他们,面上均有惊奇之色。杨过大喜道:“老前辈、爸爸,你们醒了?”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华山古道上,模糊传来一人歌声。当时正值隆冬,华山又地处偏北,恰是风号雪舞,天凝地闭,那道声音却空灵漂渺,反响于百岭千峰间,不知其所自,亦不知其所往。朔风怒号,飞絮狂舞,亦未能袒护其分毫,只听那人又唱道:“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这是唐朝墨客李商隐的一首七律。李商隐其人因处于牛李党争夹缝当中,平生很不得志。本诗便是其暗讽朝堂败北,君王痴迷仙道而不问朝政。全诗意为调侃世人求仙之虚妄,诗上半阕言西王母祠独居莲华峰下,距瑶池万重山川,与穆王相会已是无期;下半阙则道沧海桑田,纵是神仙亦不成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