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山之巅(改)[第1页/共4页]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华山古道上,模糊传来一人歌声。当时正值隆冬,华山又地处偏北,恰是风号雪舞,天凝地闭,那道声音却空灵漂渺,反响于百岭千峰间,不知其所自,亦不知其所往。朔风怒号,飞絮狂舞,亦未能袒护其分毫,只听那人又唱道:“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这是唐朝墨客李商隐的一首七律。李商隐其人因处于牛李党争夹缝当中,平生很不得志。本诗便是其暗讽朝堂败北,君王痴迷仙道而不问朝政。全诗意为调侃世人求仙之虚妄,诗上半阕言西王母祠独居莲华峰下,距瑶池万重山川,与穆王相会已是无期;下半阙则道沧海桑田,纵是神仙亦不成悠长。
他行在其间,穿岭过涧,不觉间便已来到落雁峰顶。此处为华山觉顶,迁客骚人多以能登临此地为荣。北宋名相寇准也曾有“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昂首白云低。”之句。他登临于此,只见红日在顶,青云在握,而白云却在其下,比西峰更有分歧。西北方有一少年跪伏在两个白叟身前,痛苦流涕,口中不住大呼:“老前辈、老前辈”,又叫:“爸爸、爸爸”,其声音悲切苦楚。那少年服饰浅显,却非常称身,两个白叟平躺在地上,左边处一人国字脸,粗手大脚,另一侧人倒是一身白衣,高眉深目,少年背对着他,看不逼真,只是年纪不大,约二十岁,那两老者却均已须发尽白。二人躺在地上,任凭少年如何呼喊,却不见回应。他打量着那二老一少,迈步向他们走去。那少年似是哀思已极,他走到丈外,方才被发明。少年拾起地上树枝,站起家来,擦了擦眼泪,回身望着来人,神采间尽是防备,见他笑意盈盈地望着本身,似并无敌意,方放下防备道:“这位大哥,我叫杨过,不知你是谁?”“杨过?你便是杨过?”那民气头一惊,看了看少年,又看了看那两个老者,半晌方道:“那他们便是西毒与北丐了?”话中尽是骇怪,似是和少年语,又似在自语。
杨过想起二人,忙道:“我爸爸他们如何样了?”李长青道:“他们现在已经无大碍,歇息半晌便是了”。他说罢,取过那枚玉佩,递给杨过道:“此物也送与你吧。它没甚么大用,只是随身佩带,可让民气安神静。”他顿了顿又道:“你也不要回绝,你我本日能相见,也算是缘分。”杨过接过玉佩,呆立很久,哽咽道:“我自幼孤苦无依,天下间除了李大哥与我姑姑外,再没有第三人待我这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