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唐宫王氏(二)[第2页/共3页]
我低头莞尔,“为了陛下,老是甘之如饴的。”
“雍王素节可堪当储君之位。”我直截了当的言明我的设法。
兰陵萧氏虽也是王谢望族,然在大唐一朝却势微已久,加上有太原王氏及其他好处相干的门阀士族的决计压抑,素节虽聪慧好学,且备受李治偏宠,但却迟迟未曾立其为储。至于陈王李忠,性忠诚,却并非明君之选。最首要的是,不管何时,他都未曾是李治的属意人选,即便现在迫使李治立李忠为储,也是无用,不若遂了李治的意。
“父亲感觉陛下的这道旨意是否意在安抚群臣?”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看动手中明黄的圣旨,不解道。
武媚娘虽只封婕妤,但蓬莱殿,殿如其名,阔别六宫之所,恰如神仙之所,远凡尘骚动,可见李治用心。
我看着他,只觉晃了一瞬,才道:“免礼。”
“臣妾无事。”我柔声道:“认子一事最委曲的便是淑妃,陛下该当多加安抚才是。”
“再过几月,武姐姐便要出产了。陛下不忍委曲武姐姐,臣妾也不忍陛下难堪。”我执起李治的手,情深意切道:“国本既立,那些老臣也就没了难堪陛下的借口了。并且臣妾能够向陛下和淑妃承诺,过继只是名义上的,孩子还是会随淑妃居于披香殿,臣妾毫不干与。”
长孙无忌双手举起,揖了一礼。
“为何不?”我缓缓笑道:“宫中美人那般多,或是昙花一现,或是盛宠不衰,不是武氏,也会有旁人,左不过换个姓氏,换张面貌罢了。陛下自有教养于先帝身侧,太尉大人信赖先帝,也当信赖陛下才是。”
“萧淑妃之子?”长孙无忌眯着眼看了我好久,笑得有些意味深长,“娘娘竟无担忧?”
“得君此言,妾已满足。”我顺势依在李治怀中,遮住唇角冷嘲。如此,连续几道旨意颁下,群臣虽仍有反对之声,到到底不如先前激烈了。
第二十一章
“中书舍人,薛大人。”红袖在我身后轻声道:“畴前的太子舍人,娘娘不常留意陛下议事,便不太有印象。”
任她萧淑妃千番策划,也不过是为了亲儿的将来。许给了素节储君之位,她若真聪明,便好好守着素节,总有她为太后,天下最尊的时候;如果仍旧贪婪不敷,那便是大家造业大家担了。
“陛下该当明白臣妾本日为何出宫。”正如长孙无忌一向派人留意宫内的动静,李治天然也有他的私心去存眷长孙无忌的行动。与其让李治狐疑我别有用心,不若坦言,“不是素节,也会有旁人。与其是旁人,我甘愿是素节,起码陛下是至心属意于他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