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14[第3页/共6页]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七章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地无以宁,将恐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满足者富。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诚全而归之。
地得一以宁﹔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其次,亲而誉之﹔
广德若不敷﹔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豫兮若冬涉川﹔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不失其所者久。
谷无以盈,将恐竭﹔
质真若渝﹔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混兮其若浊﹔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其次,畏之﹔
何谓贵大患若身。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是谓袭明。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俨兮其若容﹔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