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2页/共4页]
两年三熟,这是关中地区比较先进的耕作法。和南边少数处所的一年双季类似,都是进步产量的好体例。
可现在官差拿来的授田票据上倒是一亩没有打折。
亩租不得高于六斗,实在这个限定很宽。关中地区,均匀亩产也就一亩摆布,好的田能够达到两石,但多数地步都是在一石摆布,亩收租六斗,这意味着地主跟佃农就是****开了。
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或散官五品以上子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
张超很适时的给每个官差递上了一串钱,沉沉的一串钱百文,不算很多,但对于几个小吏来讲,也是不错的油水了。
里正笑着跟张超解释。
界石终究挖了出来,老爹先插了一根木桩出来。
现在张家也成了这些特权阶层的一员了,也成了官僚地主们的一分子,是不课户。
“恭喜老哥哥了,有了这地,今后子孙传承,世代纳福喽!”
李唐对于他们分封的这些勋贵们,也有一些要求限定,比如说那些有爵位有真封食邑的,每户收多少租,也有详细要求。就连他们分到的地步出租,也做了一个亩收租不得高于六斗的限定。
可现在,竟然是足授,还是叠加的。
老爹很保重的把地契交给了张超收好,然后扛着锄头走到界碑前。
“三郎,过来一起换界碑。”
田里此时还种着麦子,麦苗如韭菜似的一点青绿,这是冬小麦,从玄月种下,要度过一个寒冬到来岁蒲月才收。
可老爹却挖的很欢畅,一锄锄挥的很用力。
“好了,这块地今后就是张老哥的了。”
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之子,补翊卫及率府勋卫;
几名官差也在一边笑看着,看到老爹分到这么多田,他们非常恋慕。特别是老爹父子竟然能够分到够数的地步,乃至连之前不敷的田都还补发下来,这让这些百里侯内心明白,张家不简朴。
“按常例,有几句话我们要交代下老哥。你的这八十亩职田,能够随便出租,也能够自种。但如果出租,按朝廷法律,佃租每亩不得高于六斗,六斗以下就没事。”
这是临时的新界碑,赶明儿还得请石工来,打几块新界碑,还要在界碑上写上地主的名字,并且详细标明这块地的大小方位等等。
不过四百多亩地也没有尽在一起,而是分离在好几个庄子里。最大的一块有一百亩地,其他的都是几十亩一块,乃兰交几块地都只要五亩十亩的,加起来足有十三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