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最终章[第3页/共5页]
4.常日重视保持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炁。(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油。”内含侈炼之旨也。更要重视建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试看哪位涵养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7.炼炁当禁烟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秃。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人于肺经大声叫唤,人于肾经*不节,入于脾经不肯用饭,人于肝经大动肝火……各种风险,皆令人道乱而炁耗,故宜戒之。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以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干系,实在不然。道家静功之奇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穿在内,成为一部修炼*。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因而通过静功筑基,能够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地步,这也恰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标之地点。
3口须塞兑。
1双目垂帘。
2.炼习吐纳,最好连络太极拳之类的动功。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相互增益。炼技击者,亦能够此作为内功,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毕竟落于下乘,且于摄生无益。
行炁既久,成为天然,即便不消意领,气味自回丹田以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还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步将有为之法,归于有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来往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工夫。”积久谙练,故意化为偶然,成心化为偶然,则可使心神获得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此中效验不成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