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红丸案(三)[第1页/共4页]
大师都已领教过这位少帝行事的才气,感受比泰昌帝要强出很多,所考虑的事情比他们这些在宦海上争斗的人远很多。朱慈焯总喜好绕开内侍与司礼监直接与大臣面谈,勇于与这群大儒商谈朝政,并且时能度人先机。
午后,颁先帝遗诏。朱慈焯亲批了第一个奏本,把几名擅自进药、谋弑君上的罪犯宰于西市,欲图结束这场帝位瓜代时的争斗。
午间把光宗的棺木送入仁智殿回到乾清宫,朱慈焯不得不亲身出面与李选侍谈判。指出她与郑贵妃结合欲专朝政谋立皇后的究竟,并有“弑君”的怀疑,而毒害本身的生母王秀士,以及监禁节制本身的罪过还在其次。
杨涟一向虎着脸,明显看不惯久居首辅之位的方从哲,因为方从哲在万历朝做了七年多独辅,当时恰是代替了东林党人叶向高的独辅之位。杨涟倒不是因为妒忌或党争,而是对万历朝的混乱有定见,对郑贵妃的放肆有定见,更对大明腐朽的宦海有定见。
孙承宗与众官重新拜过后落坐,开端向首辅方从哲扣问朱常洛从抱病到不治身亡的全部医疗过程与身材状况。孙承宗这是替朱慈焯扣问,他已清楚朱慈焯不肯在登极之初朝廷产生庞大动乱,更不肯东林党人借机发力把方才修整好的政治体系粉碎,是以要在浩繁弹劾奏件递上来之前对事件有个综合定性。
杨涟以退为进,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荡气回肠,众官天然也一起跟着剖明。朱慈焯看着呵呵嘲笑,说道:“不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杨爱卿有这个决计最好。那就先饶过他们一回,下次再犯可要减轻惩罚了。”
但看在光宗宠嬖的份上,以及名誉上的养母之情,同意以进封贵妃作前提,要不李选侍迁往养老之所仁寿宫。因为朱慈焯这些天跟西李的争斗,她本已对节制太子一事落空了希冀,现在得力的内侍李进忠已死。李选侍对如许的成果实属不测,最后还是很感激地迁出了乾清宫。
因为没有了移宫案,郑贵妃与西李想挟持朱慈焯停止“垂帘听政的图谋”已遭粉碎,这红丸案变得更加扑簌迷漓,害死朱常洛以后最大的赢家变成了朱慈焯。此时朱慈焯听着只要冷静堕泪,不能再说甚么,魏忠贤身后更加说不清楚了。
朱慈焯最后还是忍不住说出了想说的话,大明大宋皆亡于党锢之争,中国自宋朝以后皆是在内部斗来斗去。当官的只考虑小我或小个人的好处,内斗让他们没偶然候与精力去为国为民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