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若县杜邑[第1页/共4页]
“姓王的山大王?此人是叫王匡还是王凤?”杜邑几次提到姓王的匪首,王安也很体贴此人。因为二十多年后绿林山上的豪杰但是以王匡和王凤为首。
听完杜邑的陈述,王安嘲笑道:“这些大族倒是夺目,朝廷的商税被那些儒生打着与民争利的幌子废除,这些钱都进了大族的腰包,百姓和官府一个子都得不到。”
王安喝完以后,让田大郎把酒撤下,对杜邑道:“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我们本来商定的打算就是不打无筹办之仗,多打仗绿林贼匪,体味他们的本性,能招安就招安,能拉拢就拉拢,最后才是剿除。只是我也没想到,这些绿林豪杰这么快就盯上了我的财物。”
“若县和绿林匪勾搭不是一年两年了,从二三十年前就开端了。与贼匪勾搭的并不是若县令,而是若县的朱门大族,若县令只是在大族与贼匪之间做其中正。”杜邑取出一张舆图,摊在桌子上,指给王安看:“郎君请看,若县是离绿林山比来的一个县,交通又便当,走陆路往南经当阳可到江陵,往北过襄阳可进入南阳,走水路南下可到江夏,商贾云集,贼匪劫掠的财物能够敏捷脱手,卖掉贼赃便能够采买山上需求的东西,比如兵器,盐和丝织品。”
“是那位刘先生的侍从帮忙贼匪制作的,一共造了五架,撤退的时候全都烧了。”
杜邑点点头。王安被抢的赋税,现在还要出钱买返来,这真是一种热诚。
王安回了一礼:“这里不是当阳,你还是称呼我叔孙吧。”然后指了指劈面的位子,“请坐。”王安和杜邑落坐以后,田大郎才在他们身边坐下,卖力为二人倒酒。现在王安是在若县,为了避人耳目,王安以巡查的名义分开县城,前去蓝口聚,然后从蓝口聚直奔若县,而杜邑,早在王安上任前,就已经被王安派往若县,卖力谍报汇集。
“此事可靠吗?”
杜邑道:“没有。如果严查,若县这些商贾谁也摆脱不了通匪的罪名。现在太守府的措置还没有下来,他们不敢顶风作案。”
看来关头事情的关头就在刘先生这里了,本身可曾获咎过姓刘的人,王安在内心想了想,仿佛没有吧。
杜邑摇点头:“不知,刘先生的来源这些山大王一无所知,刘先生只跟姓王的匪辅弼熟,平常没事就待在本身的营帐,不跟其别人打交道。”
王安俄然停止了笑,问道:“如果子宽不接管这笔买卖,若县是否另有其别人敢接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