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1949我来自未来》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回 来年定是好收成[第4页/共6页]

鞍钢的设想室里,十几张大木桌子一字排开,上面堆满了各式图纸质料,工程师们繁忙的埋首其间。几次查对和考证每一张图纸,研讨质料上每一个施工步调。

不但他这么想,他身边的统统同道都是这么一个设法:不,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毕竟,从没干过的事情是最难的,但是,这不就恰好证了然这一事情的巨大吗?

“同道们,新大炮使得带不带劲啊!”

沈鸿推了一把鼻梁上的黄色酚醛塑料框眼镜,闭嘴不再言语了。他翼翼的取出口袋里一个小小的皱巴巴黄纸包,走到炉子边提起开水吊子,冲了杯红糖水化开了,放在徐驰的桌边,重新埋头在图纸堆里。

百姓党统治期间,中国的钢铁产业是个笑话。当年,百姓党把日本人的东北钢铁产量算在的名下来鼓吹黄金十年,究竟上从1938年到1945年间,国统区的钢铁产量仅仅才4.5万吨。1946到1948年,百姓党端赖美枪美炮洋钢洋铁来打内战。

“先进!真美!标致!”王潜看着面前正在不竭施工直立起来的高炉,每次内心都震惊的想不出任何其他的说话和词汇,那庞大的容积,简练的管道布设,无不显现出钢铁产业的肌肉魅力。王潜听同事们群情说,这是国度奥妙从苏联奥妙引进的最新格式高炉,是天下上最早进的。传闻苏联目前已经在扶植单体1500立方的高炉了,但是,这类单体1000立方五联达到5000立方的综合炉,半主动化的节制与运转,王潜之前见都没见过,看来苏联的钢铁产业气力,实在是比日本高出太多了,这起码是抢先日本二三十年的技术气力,这套设备的主动化水准,应当是连现当代上最好的美国设备都不能相提并论吧?无很多字

在东北,从天而降的特大型钢铁结合企业扶植项目还在不竭的施工中,新中国的扶植者们在酷寒的气候下,面对一个个施工难点不竭的摸索,实在是伤透了脑筋。从天下网罗而来的700多名钢铁行业技术职员都被找来忙活这个“高难度”项目。

1950这里却没有曹小强这般跌宕起伏有惊无险。相反,的确是忙的不成开交。

但是明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他也向来没遇见过这类单个容积1000立方的五联高炉,面前这家伙的模样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设想。在他影象里,之前日本人在鞍钢用的最大高炉单个也才700立方,鞍钢当时四联装的高炉当时在亚洲算是名列前茅,但是苏联人来了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厂区里总重量达七万多吨的统统设备不管不顾一股脑儿的全拆走了,全部儿把鞍钢搞的瘫痪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