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义衍化,满清新政[第1页/共4页]
厘金和田丁赋税不能动,毕竟朝廷还得通过这套体系来管控处所。处所赋税太足,就有对抗朝廷的底气,这一项根基国策是如何也不能去碰的。
外务府把持了海内工商的大头,而省关则是一张网眼中等的鱼网,将跨省贸易尽数罩住。这部分利虽在名义上属于户部,但省关监督的人事权倒是外务府把持的,这也是因循自顺治朝起钞关的旧例。
张廷玉顿时了悟。接口道:“臣请行工商落籍制,外务府所掌工商驻于何地,本地官府也可收一些籍税。”
张廷玉叹道:“国策自是好的,可中枢手太紧,处所患不均,怕存内争之患啊。”
茹喜出言道:“为稳一国,大师都要谅解谦逊嘛……”
她最后总结道:“治国如烹小鲜,既不能让火熄了,也不能让火太大,臣工们须得服膺,我大清要防外,也要防内。方才哀家说,大义也要有所更张,不是说大义要变,而是要再伸展,将这两面之害都能廓清。”
吴襄砸下来两顶大帽子,以汉臣为核心的清流派再没话说,但神采还是很丢脸。
衍璜所列的国策是嘉庆天子即位后,大清所行的新政。要义是将工商、厘金乃至南蛮入大清之利都握于中枢。明面上是开放工商,实际上是将畴昔那套皇商和官商轨制以执照情势公开并且同一化。
圣道二十年,乾隆十年(嘉庆元年获得下一年了),茹喜太后的最高唆使由朝堂传向处所,终究沉淀入一国栋梁之心。大清国策既定,大义也扩大为“在稳定道统、稳定纲常和稳定满汉本质的前提下,兴工商救国”一论。栋梁们民气安稳,推完工商生长,同时严控〖言〗论民气的政策也全面放开。(未完待续
茹喜接着语气一转:“警戒内奸和内奸是第一要务,可那些个冬烘,借大义名分和道统纲常,诽谤国政,抗阻工商事,别有用心之辈也借此途行害我大清之事,这些人也是我大清之敌!当然,这些人也有可用之处,毕竟他们跟南蛮毫不是同路人,但也不成让他们蹿下台面,坏了我大清局面!对这些人,既要用,又要防备,如果他们跳腾得太短长,就得施以雷霆轰隆的手腕!”
张廷玉从速来抹浆糊:“吴中堂所言极是,我等就该正心自省,万不能遭了南蛮和燕国公的勾引。只是太后微言大义,朝堂行事怕还没悟透太后的苦心。一国之利大矣,如何让栋梁分匀,心利合一,另有太多不明之处。大师所言也都是以惑而起,不知中堂于国策有何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