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紫禁梦断,太后算后路[第4页/共5页]
“这紫禁城,这北都城,就是不祥之地……”
很多人都在心中长叹,可细细品这话,却又感觉,这份心志何尝不是凝住满人持续朝前走的脊梁,不经意间,对这茹喜又多了一分畏敬。
冤孽啊……
茹喜正要开口,宗亲里辈分最高的恪亲王允禄忧愁隧道:“伪帝已遣军攻辽东,另有伪韩附从,关外也非安生之地啊。”
这是《讨满令》的开篇语。坤宁宫暖阁里,满汉臣子见到这一句,都呼地吐出口长气。
茹喜悠悠说着,世人再是一惊。
接着她缓了神采:“可等我百万满人回了关外故乡,众志成城,就不是现在一溃千里的局面了。就算圣道故意穷追猛打,当时南蛮一国也该正为北方焦头烂额,绝对会拖着他的后腿,只要我们虚与周旋,明末之时的局面不难争的。”
这是详细定调。《讨满令》里列了桩桩细则,让民气惊肉跳,最惊悚的一桩是将满清官员一网打尽,满汉划一对待(归正现在都是旗人),一并问罪,献城请降之类的事由也只能稍免其罪。除了一视同仁的尽没产业、十年苦役外,还要设大案法司。一一细查其人其行,遵循精华法律审罪。
亘古以来,从未见过如许的檄文,公开声言要穷治敌方统统官吏军将,以往改朝换代。都是封官许愿,厚恩皋牢,圣道倒好,平白推得敌方心志果断。
当然,更能够是紫禁城里该搬的东西都已经上路,现在是一身轻松,随时都能行动了。听宫中小道动静说,连映华殿里那座大坛子都一并装车北行,这紫禁城里,该是再没东西值得太后纪念。
山东的情势稍好些。但圣道天子驾前的北伐第一军攻占泰安府,自海上而来,由蓝衣所编的第六军已分头攻占登莱胶三州,还忠于朝廷的军政官员纷繁密折弹劾山东大帅刘统勋疏怠慢事,山东全境丢掉怕也只是十天半月的事。
茹喜心中一沉,升到咽喉的一口气压下,接过文报一看,神采刹时煞白,那口气沉在胸腔,高低不得,噎得她两眼翻白,身子竟一下软倒在塌上。
嘿,那英对这英,听起来是好兆头,允禄一下就被压服了:“没错!有这紫禁城在,南蛮必定要迁都北都城,不然如何压住紫禁城这股龙气呢!而等他大英朝待在了北都城,嘿嘿……”
太原沦陷的塘报就在书案上。尹继善正带着数万陕西旗人和包衣自娘子关一线逃入直隶。塘报下还压着一大叠失地奏报,继洛阳沦陷后,开封府也在二十二日沦陷,高起被儿子高澄带着退到大名府,高起忧愤交集,沉痾不起,除了乱成一团的彰德府,全部河南都已被精华北伐第二军的战旗卷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