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血诗[第2页/共5页]
所谓一荣俱荣,一毁俱毁。世家至死,都必须死守节操。
有人说:“现在戚家道况苦楚,朝不保夕,将女儿嫁出去亦无可厚非。”
“曹家少爷的厚爱,小女子无福消受,特赠诗一首,以此明志。”她将一封书牍交给中间的顾宇风,托他将书牍送往书院。
“姐姐不要奉告娘亲。”夙宝低声道。
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摘自郑思肖的《画菊》)
他和其别人相视一眼,同时起家朝外走去。
曹祥更是脸面尽失,差点被学院除名。
尉国的妾又分为两种,一种为良妾,一种为贱妾。良妾出身明净,其后代虽无资格担当家业,但平常的吃喝用度不缺,并具有受教诲权。将来若能成才,考取功名,可另立流派;贱妾身份寒微,可随便买卖赠送,其后代出世后同为贱籍,除非家主帮其撤除贱籍,不然将毕生为奴。
不过半晌,他又神采不天然地跑返来。
不管是文人还是望族,最重名节。他们不说话,不代表默许。戚家如果毫无反应,他们天然不会多事,但此诗一出,立即博得了浩繁高士的支撑。
曹祥皱了皱眉,正在迷惑间,忽听内里传来鼓噪声。
“曹家虽不显赫,却也是官家,又与吴大人有姻亲干系,虽为妾侍,却也不至于委曲了她。”
半晌后,戚夙容收针,一副雪松图完成,正所谓“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绣功了得,可谓佳品。
“想纳我戚家女儿为妾,就让那曹家小儿拿头来换。”戚父怒喝。
短短数十个字,道出了其人高洁不平的决计。
顾锦云之父在都城亦有些人脉,暗中给曹家提了醒。
“哦?她有诗相赠?”曹祥大感兴趣,迫不及待道,“速速拿来。”
“放心吧,谁闲着没事去验血?”戚夙容云淡风轻道,“何况,鸡血就不是血吗?只要能吓到人,就是好血。”
夙宝瘪着嘴不说话,只是无声地抽泣。
王谢世家汗青悠长,根底深厚,但若几代人才残落,便会逐步阔别权力中间,戚家便是此中之一。戚家三代以内,只要戚父一人进入朝堂,并且是一名倍受顾忌的武官。此次戚府被封后,戚家已是名存实亡。然实权虽失,名誉依存,与戚家很有私交的望族,即使不敢光亮正大的援助,但内心却始终有一杆秤。
书童来报,戚蜜斯有书牍至。
谁知第二天,戚家来了一个媒婆,带着曹家的纳妾文书和些许彩礼,扬言要纳戚家大女戚夙容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