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三希凑齐[第1页/共3页]
“莫非另一张是?”
“太有缘分了,我刚筹办在博物馆设想三希堂展厅,就前后找到二王真迹,现在连三希堂法帖都有?”
三王,王羲之、王献之、另有王洵!乾隆的三希堂就是因为保藏有他们的真迹而闻名。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但愿成为贤人,贤人但愿成为贤人,贤人但愿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本身不懈寻求,勤奋自勉。
等他回到博物馆已经是下午,此次寻宝满载而归,竟然找到三王真迹,先把三希堂安插好,再找专家来鉴定,天缘第一个特性展厅正式美满。
吴天缘来到当年的天津红豆馆,爱新觉罗?溥侗,京剧票友,别号红豆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研讨琴、棋、书、画,保藏金石、碑本,精于治印。
“此次天缘有两王的两个真迹,只要再找到最后王洵的书法或是碑本,就算真正具有属于本身的三希宝帖!”
吴天缘冲动不已,有种心想事成的奇妙感受,感受翻开最后一个画轴。
“对,在这里,遵循几个防弹展柜,镶进墙面,挂三希宝帖。”
“唐欧阳询的化度寺帖!”
运气多舛的《快雪时晴帖》流散了大半其中国,终究却流落到了千里以外的台湾,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有三希堂的复成品。
乾隆十一年,他在此保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当代墨宝,被乾隆帝所保重,特地储存在此,不时把玩。
“我是当年乾隆为了给母亲祝寿,让仆人专门誊写而成,标致吧?”
找到宝箱,最上面的是32册古籍,竟然是三希堂法帖。
“这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红豆馆,现在成了一个旧堆栈?”
《宣和书谱》还曾收有其草书《三月帖》,清朝后一向下落不明,明天终究重新现世。
欧阳询,唐朝闻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师之一,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师。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成三希堂。是狷介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仆人留下的最较着的标记。
“老任,快,把库房里的东西盘点一下,遵循三希堂重新安插!”
另一个手卷是和珅为乾隆誊写的华严经,洋洋洒洒上万字,落臣字款,工致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