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纱窗日落渐黄昏(9)[第3页/共4页]
她走的极艰巨,有几步趔趄着差点颠仆,身后随行的两名宫人跌跌撞撞跟上来,困难地扶住她,撞起了齐膝高的雪絮子。
“也好,公公这便走,本宫教宫人掌灯送公公一程。”因向小玉道:“天虽还亮着,这夏季儿风冷日短,怕是一会子就黑黢黢啦,怪瘆人的。宫里廊子多,路远,你尽教报酬公公提一灯,送一程罢。”
果不其然,天子口气极冷:“杨对劲,长乐宫多少道门儿?朕叫走小偏门,便是欲避过那起子行着瞧太皇太后病的幌子,实欲密查前朝政事的朝臣女眷!你……半点事儿办不聪明!”
阿娇惊乍起来:“可如何了得?!”
她是陈阿娇,打小儿乖张放肆的陈阿娇。天子眉头微攒,沉沉堕入旧事中。很多年前,他居掖庭猗兰殿,也是如许的大雪天,堂邑侯府的小翁主随母亲馆陶长公主入宫谒君亲,昔年封胶东王的他与表姐阿娇打照面,她很小,得承馆陶姑姑仙颜,那胚子已是非常出彩,标致的眼睛里总有一抹如有似无的笑意,她的眉毛微微扬起,是乖张的,甚而有些放肆。
那内侍低了头,告禀:“奴打长乐宫来,受馆陶大长公主所托,来长门别苑报信儿……”
冕冠十二旒晃过面前,莹透的珠子碰的“咯楞楞”直响,那珠子偶尔碰到前额,冰透透的,直寒的人要颤栗。
“有话有话,”那内侍因见是陈后身边小宫人发话,便也没这么拘束,道,“馆陶大长公主的意义是……有无陛下恩旨已不是最关头,”他顿了顿,“……娘娘好歹去长乐宫走他一遭,也好了太皇太后苦衷,不致……不致抱憾毕生哪!”
唬得杨对劲腿一颤抖,正要下拜请罪,武帝已然摆了摆手:“免,免!寒天寒地的,细心你那老寒腿!御驾前服侍,颤抖的连个茶碟子都端不稳,细心朕罢你官儿!”
天子的眼色却更寒。
阿娇多么颖慧,立时了然。——母亲的意义是,须在太皇太后大限之前,亲谒榻前,好教老太后恤祖孙之情,想起她这位外孙女的各种好来。若然于天子面前“叮咛”几句,她迁出长门,后半生的繁华繁华,才有希冀。太皇太后大限将至,此时所讲每一句话,君上天然过耳不忘,必定往内心去。
母亲太管帐量。这冷冰冰的皇宫里,所行每一步,都像在走棋,经心计量,好生盘磨。真是……好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