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北历史[第2页/共3页]
自晋南迁,北方一向处于拓跋部在北方建立起魏国(史称北魏)后,北方才从离开了东晋名义上的统治,使局势逐步安宁起来。公元四七一年,魏孝文帝即位,开端了北魏的第一次严峻鼎新。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汗青上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五岁即位,二十四岁正式代替文明太后执掌政权,在朝伊始,他便开端了“武功”政策。为了加强同汉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交换,公元四五九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义,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曹魏故都洛阳。因为洛阳阔别鲜卑贵族居住的平城,保守权势相对弱了起来,在这类环境下,孝文帝开端了他的鼎新。
与北齐同时存在的北周,是由宇文觉于公元五五七年在西魏的根本上建立起来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它的气力较着弱于北齐,但因为周武帝宇文邕(561―579年在位)的管理,使北周逐步超越了北齐而强大起来。在此期间,大部分仆从被赦免为布衣,和解了统治者与群众的冲突,而武帝本身糊口朴实、勤政爱民,深受各族群众恋慕。就如许,北周开端了它的强大期间,而杨广就是出身在北周武帝统治强大期间。
起首,孝文帝命令鲜卑人改穿汉人打扮、制止说鲜卑话,拔除了鲜卑族的各种特权。厥后又将鲜卑诸姓改成汉姓,此中拓跋改作元姓,别的另有一些鲜卑姓氏都改生长孙、穆、奚、陆、贺等汉族姓氏,孝文帝还通过婚姻体例来加强鲜卑同汉族的干系,同时在政治上大力重用汉族官员,以汉族风俗停止管理。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鼎新,使得汉族的先进文明及先进的政治轨制完整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端进入了其民族融会的阶段。
但晋武帝身后不久,西晋宗室之间发作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草原游骑少数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天下又堕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期间。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刘曜后,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重修晋国,史称东晋,南北再度分立。南边有汉人的东晋统治,而北方则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在入主中原的众几多数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北方接踵建立很多国度,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此中十六个国度撰写了《十六国春秋》,因而后代史学家称这期间为“五胡十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