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书店[第5页/共5页]
……
1859年太祖攻入北京,第二年就派自家弟弟郑理率军出关剿灭鞑子余孽。但鞑子有俄国人互助,战事延绵到1863年才完整结束。
世人沉默不语,晋桐闻言凛然。
“这些书,我都要买。”
本朝的口语文活动发源于太祖,他曾三令五申要求官员奏折必须“简朴直白、标识句读”。
但天子将宰相吕楷以“谋反”罪名下狱,则大大出乎了朝臣们的预感。而软禁郑理,将叩阙诸臣一概夺职更被以为是丧芥蒂狂。若非忠心耿耿的禁卫军战力超群,帝国分崩离析也未可知。
1893年,《(建国)三十一年宪法》公布,开启政党政治期间。白话文完整成了古玩,大量口语文刊物发行于世,布衣文明成为支流。
晋桐从影象里搜刮着关于电灯的掌故,道:“辽东的电灯公司,是徐国公财产吧?”
好个太祖天子!
他刚一进屋,世人便围上来嘘寒问暖。晋桐再三表示身材无恙,这帮糙老爷们就放心的不再多问了。
不是他们诡计刺杀辅弼,或是烧了大学的教务部,而是他们炸毁了太祖雕像!
PS:作为本书背景的第一代穿越者郑氏太祖事迹取材于一个非常出色的架空设定贴――《费希尔家属回想录》,原文为纲领流推演,可惜寺人了。保举旁观。
“那你踢我干吗!”陆天锡揉着屁股委曲道。
因而三人便到了书店。
晋桐把行李箱放在角落里,让mm本身找书看,就顺手翻着南面一排社会科学的杂书。
暴动囊括天下,叛军此起彼伏,惨烈的治安战断断续续打了六年。六年间,皇家禁卫军处决的官民人数高达三百万。
走出版店,晋桐仍未平复心中的荡漾。但他的重视力很快被另一件事吸引――这小小的北方县城,竟有了路灯。
李法警是典范的帝京人,待人热忱,能侃会说。他不但美意帮晋桐提行李,嘴上也一刻不断,讲着贩子传言和国度大政。晋桐背着死沉的麻袋,不时拥戴几句,回到旅店时,已累得满头大汗。
装书的麻袋太显眼,有人猎奇,晋桐顺势把五十多本书倒在炕上。
吴锐一开口就激发了世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