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文渊阁群相[第1页/共3页]
声尚未落,暖阁的帘子被打起来,韩福弓着身子钻出去。
他对劲地点了点头,又想着,天下人最大的祸端就是“不满足”,最大的错误是“贪欲”。以是人间的真谛就是:“如果天下人都能够满足,没有得失心,那么,就再不会有争端,万世承平之业可期矣。”
见诸位大人坐着不动,杨瓒本来绷紧了的躯体又放松下来,也跟着安稳地坐回椅中,他不好再望向窗外,便顺手捞起几上的定窑白瓷茶盏,手指悄悄地摩挲着凝脂般温润的大要。
而这个事理是甚么呢?天子看着笔端流泻而出的:“祸莫大於不满足,咎莫大於欲得,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辰时过半,敞亮得恰到好处的阳光从文渊阁外大片大片地洒出去,穿过永巷的风也不大不小,不凉不热,带着几分从御花圃荷塘而来的清冷水气。
“陛下,”韩福接着道:“老奴过来的路上碰到了内阁诸位大人,观他们的脚程,这时分应当在宣德楼外求见了。”
===
“如何是你这老狗?”天子笑道:“腰还疼不疼?朕不是放了你一天假吗?”
没走出多远,身后传来“哐”一声巨响,杨瓒皱了皱眉,并没有转头,而是仰首望向光影交叉、云来云往的天空。
儿戏吗?当然儿戏。但摊上了这么个天子,做臣子的又有甚么体例?
杨瓒不动声色地扫了一圈,本朝的内阁学士与前明有一点分歧:前朝内阁学士不能兼任六部尚书,起码最后有相干的规定。究其启事,一是因为内阁诸臣公事繁忙,力有不逮;另一条也是为了制止内阁权益太重。不过人道无私,由六部尚书而入阁的大学士很少情愿让位,久而久之,前明此条端方便形同虚设。到了本朝,更是从一开端便没有设限,乃至还进了一步--六部尚书列队轮番入阁。
他看着阳光穿透了“胎白如雪、壁薄如纸”的茶盏,在青绿色的茶汤大要打着转,心想,以天子陛下性子,这事儿就算是到了他面前,也只会被原滋原味儿地扔回内阁来。
也或许是因为昨夜的雨。杨瓒漫不经心肠想着,他从敞开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一片倾斜的天空,那蓝色浅得仿佛要熔化进红色的云堆里。北郢的天空真少见这很多的云。
本朝的内阁大学士共五位,恰好是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工部尚书轮空,不过古斯通和冯柏同时病倒,看看哪位顶不住了先出缺,工部尚书便能取而代入。
天子明天状况好,下笔如有神助,可谓字字珠玑。不但书法有所进益,思惟上也如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