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下雨[第3页/共3页]
而每年这时,便会有很多锦瑟文章和优良的诗词从各个“文会”中传播出来,经常还会有一两个“才子才子”的故事在甜水巷一带儿产生,供人们传唱一时。
“七夕节为甚么要出来玩?”
沐氏将两人的衣服都穿展整齐后,从花瓶中取过两片带杆的新奇荷叶,一人发了一个。
当然,书院里明天也是有人告假了,一个是春秋大的“师兄”,另一个则是方才开蒙的小孩儿“刘琦”,人数上和客岁持平。
“没有。”
柳邕吱了一声,人却一动不动的仍趴在那边。
孟先生在大多数门生父母眼中是城南最为“卖力”的先生,没有之一。这个断论是有根据的,那就是孟先生的私塾里放假是城南起码的。放眼全部汴都城也少有能够和他这般“卖力”的同业了。
“没有。就是内里下雨,早晨就去不了潘楼了。”柳邕悲伤道。
“昨日便是半晚还鄙人,早晨那也没去。”
“用饭了。”
“忧愁甚么?天风凉的多好?”柳洵反问道。
“你就不忧愁吗?”
固然七夕节在七月七日,但在东京七月六日早晨开端,就已经进入到了节日的氛围当中去了。往年的时候,七月六日早晨,潘楼前后一样是摩肩接踵,热烈不凡,比前些日子的“车马喧阗”“相次壅遏”更甚。
“唔,前天去相国寺是七月初五,那明天是七月初六,明天是...七月初七,乞巧节?”
“你不晓得明天是甚么日子吗?”
七夕私塾并不放假。
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早在汉朝便传播下来的节日天然热烈不凡。作为东京开封府的汴梁城天然尤甚。
开封风俗,过七夕的时候,孩童都是要穿戴新衣服的。
......
“如何会呢。这个时节,哪有连下两天的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