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慈禧(求推荐、求收藏)[第3页/共4页]
一会儿,李莲英翻开帘子,对门外的李鸿章说:
“国度多事,不能不辛苦点。李总管,迩来身材好吗?”
李鸿章与洋人打了多年的交道,深知洋人的脾气,这东洋人到处学着西洋人,那做派倒也像一个模型里刻出来似的。
李莲英搀扶着李鸿章走的这条路,恰是紫禁城里前廷后院的分界之路。往左边中和殿方向望去,是一片令人生悸的黑寂;往右边乾清门方向看去,也只要稀稀少疏的几点星火。穿过这道暗中的分界地,来到位于紫禁城东北部的宁寿宫,这里的灯光亮显地亮多了。当李鸿章跨过衍祺门,进人养性殿前院时,面前一阵目炫,此处灯火透明,亮如白天。跟在李莲英的前面,李鸿章一向走进暖阁,在门帘外站定。
自乾隆以后一百余年,宁寿宫始终无人居住。启事无它,这里是太上皇、并且是不交权的太上皇的寓所。一百多年来,没有人有如许的资格入住宁寿宫,太后选中宁寿宫明显是选中了它背后这类了了的权力隐喻。老太后到了必须归政的时候,但老太后不肯意交出她的权力,她以入住宁寿宫这类政治切口,向大清国的大小臣僚宣布,她就是此时现在大清国的太上皇,她要仿效乾隆天子归政但不交权的先例。
“托老相国的福,还好。”
李莲英感激这位他所崇拜的人物的体贴,遂走近李鸿章的身边,伸出一只手来搀扶着李鸿章。
“谢太后厚恩,臣不敢坐。”
深知为官之道的李鸿章虽内心里瞧不起寺人,但是面前这位倒是太后身边的宠奴,脸上暴露了可贵的笑容。
“这东洋人这些年到处学着西洋人天然少有教养,以是才会在这点小事上大动兵戈。”
太后话里的意义,李鸿章岂能没听明白,心知太后偶然,起码现在偶然为海军撑腰,因为启事很简朴——翁同龢讲到点子上了,户部没钱,如果给了海军,那园子也就不消修了,那颐和园但是太后用来作为保养天年的处所,虽说太后压根就没有保养天年的心机,可修个园子,不但是要做的文章,常日里也能到新园子里散散心不是。
“把灯笼点得亮亮的,为老相国带路!”
“这不,总督朝鲜的袁世凯从汉城打电报到天津,说驻朝日使易人,朝鲜官府所推“防谷令”制止谷物输出禁令,已由商事化为外事,日使更动言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