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第1页/共4页]
思及此,苏玨仓猝闭了眼,挥散脑中残像。
楚先生言简意赅,粗心便是蒙恬浪得浮名,死不足辜。
实在想来……也没甚么大不了的,不过一篇文章罢了,又何必叫真?
自从楚先生救了他小儿子颜林以后,他们一家长幼便对先生戴德戴德。
“先生还没睡啊?恰好,早上家里的小母鸡下了蛋,我这便拿两个来与先生尝尝。”
楚先生将其托于手中,细细打量,并不时用指腹细细摩挲着,目光轻柔。
先生与李大人之事,不过就产生在几天之前,苏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好不轻易消化了究竟,此时反倒又胡涂了起来。
当年父亲一门心秘密他埋头苦读,考取功名。但是课业古板有趣,他当时又年青,便总生出些贪玩的心机。常日里趁着父亲不重视,就会偷偷买些坊间戏文,别史传奇来读。
原觉得先生无欲无求,现在看来倒是错了。
清心寡欲,又哪来的过从甚密的“好友”?
是恶梦吗?
定见相左也就罢了,可跑到人家的地盘来指手画脚又是何企图?莫不是欺负死人不能还嘴?!
楚先生面沉似水,言辞锋利,几次有“竖子”“蠢如猪狗”等词汇呈现,一时候未有搁笔之意。
人死为大!亏本身当年那般对他!现在便是这般相报吗?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哪家不是各执己见,相互争辩?以是政见之事,实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为此勃然大怒,倒显得小家子了。
苏玨犹自深思,本觉得睡着了的先生却梦话出声,神情惶恐无措。苏玨听不清内容,却模糊于月光下窥见那人头上一层薄汗。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日子一长,便被父亲抓包了两三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苏玨自小便有豪杰情结,对那些交战疆场,勇猛善战的将军的故事更是爱不释手。
山野精怪最是精通勾心摄魂之术。不能想,不能想,不然便是着了那妖魅的道,结果不堪假想。
一怒之下,苏玨双手拍案,怎料一旁的油灯竟然回声而倒。
陈年的册页倒是最脆弱不堪,毕竟连同那恼人的文章一起,散成了一桌的焦灰。
苏玨微怔,尚不知先生何出此言,便见楚先生笔下生风,洋洋洒洒挥就一篇高文。
回想起来,那日多数是李大人自说自唱,而先生重新到尾都是模棱两可的态度。独一句“心之所向”出自先生之口,恐怕也是就着对方话题而下,一时敷衍之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