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赖活着》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53.小资电影与贵族戏剧[第2页/共3页]

两种都是离开大众的东西,贵族艺术、曲高和寡的戏剧,早死早好,不要劳民伤财。让他安乐死吧。谁看了,只是圈内那几小我在那边号令。题目是他们把握了言论,以是他们说的才是精确的。我甘愿看,一掌下去喜马拉雅山变成两半的电视剧,也不看他。

电影走向市场,盈亏自大,人家运营者不急,我们在这里指手画脚,替他们捏一把汗,就有点“皇上不急寺人急”的味道。人家就是单赚那些“恋人、有看电影风俗的高支出者以及有小资情调的各阶层人士”的钱就够了,在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明天,这个阶层的人已经数不堪数了。他们才懒得跟你朱枸如许的穷光蛋计算呢!如果想赚你朱枸的钱,20多年才看一场电影的,早就饿死,并且“墓木已拱”了!

不过,像朱枸一样的贫民,不但嫌票价太高以外,我倒感觉,我门已经不是处在那种把看电影与吃肉的**排在一起的年代了。想起来,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我们翻山越岭到十几里外的山村里看电影也乐此不疲,一旦放电影就像过大年那么热烈。现在,电视、录相、电脑多媒体遍及我们的糊口。我为甚么要为一部在我糊口中可有可无的电影,破钞那么多钱,在严峻的糊口里抽出时候来,听你们按部就班地给我们演示?卡拉ok、茶社,清爽的郊野,到处都是我们约会的场合,我们为甚么还要拿着一筒瓜子出来交心?浩繁的糊口文娱体例,丰富了我们的糊口,电影,就像是一个曾经标致,无数男人为她折腰的女人,现在已经是徐娘半老,风味不存的黄脸婆,我们还值得向她寻求吗?我们仅存的,或许是一些夸姣的回想,或者是记念。

上世纪90年代末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看露天电影的票价是3毛钱(电影院好象是1块)。以是我之前看的绝大部分电影都是在大学看的,西大、农学院、化工黉舍、财专,哪个黉舍有,就去阿谁黉舍,也不管是甚么电影,照看不误。当时候一个月的糊口费是40块钱,也就是说,看一场电影只破钞我们糊口费的百分之一。而现在的门生的糊口费多在1000到1500元之间,看一场电影就花掉了二非常之一。不说门生,就说工薪阶层,当时候的人为在90到150元之间,一场电影的票价不到人为的百分之一;而现在,朱枸一个月的支出,还不敷看50场电影。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