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纸上谈兵却言守[第5页/共6页]
沈重嘲笑道:“我倒是想做秦桧,但是我朝没有岳飞和比山还难撼动的岳家军。”
兵部尚书杨招聘说道:“刚才方阁老所说的一百万两军饷乃是兵部核算,如果朝廷有了辽东方略,又有了新任辽东经略,当会有所变动,只是这一百万两乃是最低限度,怕是还要增加。”
杨州鹤说道:“不定辽东经略,不杀杨镐,加不加辽饷有何用处,不加也败,加了也败。”
沈重说道:“必须认清朝廷目前有力停歇辽东兵变,非是故意坐等辽东废弛,而是实实在在无能为力。新任经略抢先以雷霆手腕,清算辽东军心、民气,小挫奴酋扩大辽东战果的野心,然后在辽东团体收缩。节俭国力,练习士卒,重整兵力,待时而攻。”
悲伤落泪一宿未眠的沈重,顶风立在中和殿门口,想着本身落空的十万两白银,对广漠寂静宏伟的紫禁城自是不屑一顾,当然后代早就看腻了也是一个启事。两旁的值班寺人和御前侍卫,都是崇拜地看着这位玉树临风的少年才子,暗叹着不愧是写出传世名篇的沈东海,比起以往惴惴不安插手殿试的举人,以及初进宫城东张西望的官员,气度更胜一筹。
沈重非常听话,低头笑道:“小子幼年无知,见地陋劣,现在已是知错,此后就算不敌,也当死在打击的门路上,不敢轻言撤退。只是草民另有建言,不知能不能说出来,请诸位贤臣赐正指教。”
沈重对朱常洛躬身一礼,说道:“乃是国力不支所至。起首,朝廷力不能及,却想要一举平灭奴酋,倒是赋税、军资皆不济也,如赵大人方才所言,如果国力充分何必急战,渐渐压上,以众搏寡,压也压死他们了。其次,武备不修,兵不能战。此次辽东会战,杨经略年已七十,为何委之重担,乃是朝中战役已久,只要杨经略参与过朝鲜之战,有过实际领兵的经历。而其麾下各路总兵,除一二人及亲兵家将另有勇力,十一万战兵久不操演实战,皆是散兵游勇,不,说他们是兵还不如说是民更加得当。其三,乃是庙堂方略有误,明显没有一举平灭辽东的才气,却制定了全面打击的方略,此为故意而有力,导致大败。说得简朴些,就是辽东的奴酋乃是一锅夹生饭,朝廷倒是硬是要吃掉,成果反而崩了本身的牙齿。是以,别说杨镐,就是其别人,若为辽东经略,也是不免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