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首议迁都[第2页/共4页]
“不成!”自从占有了洛阳,董卓一向以来,采纳的都是高压政策,勇于抵挡他的人,被他公开或奥妙正法的,已是不计其数,他本觉得迁都之事提出,大臣们定然不敢公开反对,可他才刚透暴露有迁都的意义,一个大臣就站了起来,抱拳对他说道:“关中残破寥落,百姓民生凋敝,如果强即将都城迁往长安,恐民气生乱。迁都轻易,可安稳民气倒是极难!由此可见迁都乃是祸乱社稷底子之事,相国切不成为之!”
帮着杨彪说话的,是另一名位列三公的高官太尉黄琬。
见黄琬也公开反对迁都,董卓长跪而起,两眼圆睁,瞋目瞪着他和杨彪,因为气愤,他嘴边的髯毛也微微的颤抖着。
“相国!”此次董卓的话落音刚落,一个年近五旬的大臣站了起来,走到大厅正中,抱拳给董卓深深行了一礼说道:“弘农王不过一黄口小儿,相国不必过量担忧,现在只需命温候严守虎牢关,莫要让他二度前去酸枣、与袁绍等人汇合便可!”
前次诸侯联军围攻虎牢关,城内已停止过一次洗濯,那些与联军有着或多或少干系的人,都被董卓拉去砍了脑袋。
董卓这么一喝,大臣们纷繁低下了头,唯有杨彪还挺直而立,与董卓瞋目相对。
大厅一片沉寂,静的连人喘气都能清楚的听到,氛围沉闷的几近憋的世人一阵头晕目炫。
可大臣们却没有一个是傻子,牛辅站出来发言,定然是董卓已经有了算计,在董卓说出打算之前,冒然出口,极能够惹来杀身之祸,是以统统人全都低着头,冷静的等着董卓说话。
此人董卓认得,恰是太仆王允。见王允最早出班说话,董卓点了点头,轻叹了一声说道:“社稷将倾,世人都三缄其口,唯王太仆勇于出班直言,可谓是大忠大义!”
跪坐在厅内的,都是董卓常日里视为亲信的官员。
“殿下,联军再次返回酸枣,我等……”报讯的兵士刚退出去,坐在厅内下首的周仓就扭头看着刘辩,提出了想要返回酸枣的设法。
“相国!”氛围压抑的统统人都感到后脊梁蹿起一阵冰冷的寒意,另一个大臣站了起来,抱拳对董卓说道:“杨司徒所言不差!自王莽篡逆,赤眉攻入长安,长安城已是只余下一片残垣断壁,虽经数百年补葺,可帝王之气已荡然无存,实非立都之所。如此便也罢了,如果迁都长安,必然要从洛阳一带迁徙人丁,方可保长安繁华。洛阳百姓世居此地,要他们背井离乡,恐怕百人当中,也毫不会有一两人承诺,迁都难度可想而知!舍弃自光武帝伊始便着力运营的洛阳,挑选凋敝破败的长安为都城,实为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