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崇祯:重征天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盾阵初逞威[第2页/共3页]

但车阵一样存在缺点,最大的题目就是矫捷机能太差.因为车体沉重,挪动较为困难;若在平原还稍好些,地形稍有起伏,车队的行军速率就变成龟速了.

当然,这么大的盾牌,不但重达数十斤,并且照顾起来也很不便利.为体味决便携的题目,以孙元龙为首的工匠们殚精竭虑,终究想到了一个奇妙的体例:将大盾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长三尺;三段之间可用隼接的体例保持起来,并且用近似门闩的设想将裂缝处扣死.

而钻进盾阵才发明,两边仍然是用大盾筑成的高墙,只要正火线是狭小的通路.既然进了小胡同,再想拐弯或后退明显是不成能了,流贼们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心想如果能这么冲出去,砍不着仇敌就砍不着吧.

此时流贼的战马速率大减,根基上是在漫步,马队的打击力上风已经荡然无存.正在惶急之时,冷不防两侧的盾墙松动,说不准那里就翻开一个缺口,缺口处站定几名手持长枪的步兵,对着战马就是一通乱戳乱刺!

而盾阵的最大好处,就是大铁盾是能够活动的.能活动,就能产生各种窜改,阵形可大可小,可聚可散,攻守之间的转换极其矫捷.这个灵感倒是从戚家军的鸳鸯阵中获得的,能够说盾阵就是车阵与鸳鸯阵的完美连络体.

平时行军之时,可将铁盾拆散,用大车运输.当需求急行军时,则由士卒背在背上.临战之时,便将三段组合为一个团体.颠末实验,这类隼接加锁扣的保持体例非常耐撞,并且是越撞越紧,完整不必担忧被马队冲散.

从秦兵成军的那一天起,步兵对盾阵的演练就向来没有停止过.但用于实战,对吴胜兆的这一战还是初次.

但组建一支强大的马队,一样需求时候.别的不说,单是战马的采办和放养,已经很让朱由检头疼了.这还不算马队的练习,要晓得女真人个个"人马合一",一个内行想达到这类境地,起码需求十年的刻苦练习.以是即便有了与女真人不异范围的马队,两军对垒之时,明军仍然处于下风.

马队在顿时的上风就在于矫捷矫捷,若陷于狭小的空间,想转个身都困难,还不如浅显的步兵.面对突如其来的进犯,很多流贼底子猝不及防,还没瞥见秦兵,战马就已经被刺中,连人带马跌倒在地!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