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纵论长江[第1页/共3页]
从黄鹤楼上能够清楚地看到,江中水位猛涨,从上游奔驰而来的浪头如同万马奔腾,本来非常宽广的江面,竟是以仿佛狭小了起来.两岸的江堤处也激起大片的红色浪花,就连耸峙在蛇山上的黄鹤楼,都被这吼怒的江水震得微微颤抖!
听到这里,朱由检实在很想奉告这位文公子:岷江并非长江的正源,金沙江上游的沱沱河才是.不过转念一想,因为遭到诸多前提的限定,这个期间的人难以探明长江泉源,倒也并不希奇.如果本身与对方强辩,又拿不出甚么证据,岂不徒惹嘲笑.是以他就不打断文公子的谈兴,悄悄地听他持续说下去.
--章节内容开端--&
"是以本朝之兴,兴于长江.太祖天子定都于应天府,亦有‘应天德水’之意.京师北迁以后,无长江灵气之佑,则国力江河日下,至有本日表里交困之局.逆天而行,焉得不败!"
至此朱由检才认识到,除了晓得对方姓文,本身竟对这位奥秘的公子是一无所知!因而他摸索着问道:"文公子高论,小弟佩服之至.但欢饮了半日,小弟还不知中间贵姓大名,可否赐示?"
幸亏暴雨来得疾去得也快,很快就转为微风细雨.不过天气仍然是阴沉沉的,江水虽不再吼怒,可水位并未退去多少,看来本年长江的汛期是大大提早了.
--章节内容结束--&
这番话固然说的声音不大,倒是极其大胆.因为成祖朱棣"靖难"即位,京师北迁这段公案,在明朝绝对是不能议论的大忌.而这位文公子却如此直言不讳地讲出来,并且言语之间对朱棣很有指责,朱由检不由吃了一惊!
文公子却莫测高深地一笑道:"名字不过是个标记罢了,莫非一小我改名换姓,就不是本来的他了么?你我萍水相逢,我观公子又是仓促过客,他日一定有缘再见.以是本日但喝酒清谈便可,又何必互问姓名.对了,方才鄙人听公子以杜工部之诗直抒胸臆,恰到好处,想来公子也善于此道.何不赋诗一首,以助酒兴?"
"本朝也是如此.有人说蒙元德水,实乃大谬.胡人无百年之运,安得窃据五行?真正德水的也应当是本朝,且多有考证.我太祖天子起于江淮之间,先据金陵,再霸天下,不时有水互助.特别是在鄱阳湖一战大败陈友谅的水军,这才奠定建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