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逍遥伯府[第3页/共4页]
见礼以后,世人一齐进入宽广的前厅,蕊儿则被让至后宅。此时前厅内已经摆下三桌酒菜,居中的一桌,天然让朱由检坐了主位,周奎鄙人垂辅弼陪,其他能入坐的,也都是身份权贵的高官。官阶稍低一些的,则只能坐在其他两席。
幸亏朱由检绞尽脑汁,明天终究想出了一个临时的体例。他让孙传庭买了大量的布匹,再把木棍钉入冻得**的地盘中,搭起数十顶简易的大帐篷。帐篷以内,再用木料和枯草铺成大通铺。
直到年根底下,避债的男人才敢摸着黑偷偷回家。此时家里常常是一片狼籍,连粒米都不剩。老婆孩子也哭作一团,男人束手无策,只能冷静垂泪。而那些放高利贷的借主,则是大排筵宴,歌舞升平。如此景象,真可谓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时候,过年就真的比“过关”还难。借主上门,找不到男人,就拿妇孺出气。赶上脾气好的,只是臭骂一顿;如果脾气不好的,则免不了摔锅砸碗,乃至脱手打人。如果赶上这家的女人另有点姿色,乃至有能够被调戏一番。
孙传庭急得起了满嘴燎泡,沙哑着嗓子问道:“殿下,您的奏章都呈上去好几天了,如何朝廷还没有动静?就算是不允,也应当给个话吧!”
朱由检摇了点头。这些天,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忙着剿灭东林党;东林党人则忙着自保,或去官回籍,或与杨涟等人划清边界,或干脆回身一百八十度,投奔魏忠贤。而大明帝国的天子天启,仍一如既往地研讨着木工活。城外的几万饥民,底子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以内。
大轿落地,朱由检和蕊儿刚迈步出轿,满满一院子人当即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口中齐声高呼:“信王殿下千岁千千岁!王妃娘娘千岁千千岁!”
但朱由检对徐光启的这番歌颂,却让同席的其别人不觉得然。在这个期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内里的书可不是指《多少本来》如许的“杂书”,而是专指四书五经如许的贤人之书。特别徐光启还是翻译外洋的著作,更让在坐的人鄙夷,无不觉得皆是些奇技yin巧罢了。
朱由检绕过酒菜走上前去,双手将徐光启搀起道:“徐大人的大名那个不知,本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您翻译的《多少本来》,真是绝代之巨著!像平行线、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对角、类似等术语,都可千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