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借题栽赃[第2页/共4页]
“是啊,我们伉俪老了,甚么都好说,就是委曲了孩子…”古夫人持续说顾家在江北受的苦,“就拿五年前来讲,衙门接到一个拐卖女孩逼出性命的案子,本来证据确实依律那人估客就是斩刑,可偏此人估客是某将军的原部下,疆场上受伤下来的,的确参军杀敌有功,但你以后做点甚么买卖不成?偏干这缺德事…”
过犹不及的事理古夫人懂,她也必须在明天给将来亲家一个公道的解释,以是借着李夫人的谅解又一叹:“说是闲谈,实在也是让姐姐听我吐苦水了,我家老爷在江北做知府实在做得委曲,儿子当街被武将家的拿鞭子抽了,别的文官另有被人拿鞭子上门要和他们家蜜斯做手帕交,比骑术的呢!”
当时看人摔上马,那些兵士围观倒在血泊中的人哈哈大笑,说甚么读书人有甚么好傲的,连骑马都不会,保家卫国还得靠他们武将。
“将军府的倒还能拒之门外,但那位是侯爷府的,我们当时听到时又恰好是三儿刚受伤那会儿,李老侯爷偏袒他的部下不说,还问我家老爷雪玉的环境,说侯府他孙女总坐不住刺绣读书,如果有个书香家世的女子当伴读就好了,吓得我家老爷忙说了一大堆自家女儿体弱、娇生惯养、率性、并不会刺绣之类的话,归去更三令五申玉儿不准出后宅一步,一旦有武官来家,不管来的是谁,顿时告诉后宅让蜜斯从速躲地窖里…知府官邸如何会不常来人?玉儿的胆量这些年快吓没了…但现在看看靖远侯府,躲还是比不躲强。”古夫人看向本身女儿,顾恤中带着光荣。
连氏这话问得实在刺耳,如果她不是姓连,古夫人早翻脸赶人了,现在她却只能仍听而不闻,面向李夫人:“非论是顾家还是古家,教女儿最重闺誉,如果真产生甚么不堪的事,不消外人开口,我们当父母的就会一根绳索告终这冤孽!毫不让两家近百的女子受扳连,但同理,如果有谁敢信口雌黄造我家女儿的谣,从而累及顾家古家两族几代的明净名声,我也要问一句,她受不受得起顾家古家两族数百人结合的复仇!”
连老太爷一气之下干脆不管了!
必定是驻军多过衙差,顾老爷不能硬攻只能求上江北说一不二的靖远李老侯爷主持公道,成果李老侯爷还没让两边对证就先说顾老爷的不是,说某将军和他禀报了,当时顾三少爷出事的时候,那几个兵士全在虎帐就没有外出,一虎帐人都能够做证,这事是你家孩子贪玩小厮又不敢担责才栽赃的吗?还是你顾知府成心整老夫的李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