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第2页/共3页]
汉帝刘宏急下圣旨,问群臣灾异之由。太史令单飏上疏,觉得此乃日月双悬之象,日主阳,乃人君之象,月主阴,乃妇寺(即寺人)之象,日月双悬的天象,便是由妇寺劫夺人主之权,祸乱朝纲,监禁有道而至。
或谓:此二日竟辉之象也。
是故太尉刘宽罢,以太常孟戫(读音为yu)为太尉;司徒袁隗罢,以光禄大夫杨赐为司徒;司空刘逸罢,以卫尉陈球为司空。
汗青的车轮,不经意间,已经被岔到了另一条分支上。
或谓:这天月双悬之象也。
这一年,董卓四十四岁,在并州刺史任上。
此种天象,亘古未闻,一时候,举国慑伏,群情、传言纷繁而至。
这一年,是汉灵帝刘宏继位的第六个年初。
是夜,宫中的何朱紫诞育一子,对于已经短命了数名季子,现在膝下无儿的刘宏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信。第二天,刘宏便下诏大赦天下,单飏亦得以减极刑一等,放逐边郡了事。
公元一百七十六年,汉熹平五年。
这一年,袁绍二十五岁,没有退隐官职,只是四周交友豪杰,培养名誉;袁术二十三岁,正处在“历职表里”的宦途初期阶段。
曹节看到天空的异象后,固然也非常骇怪,但是老于机谋的他,第一时候就想到了,会有人借机弹劾中官。出了如此罕见的天象,天下震惊,朝廷的三公也不得不辞职赔罪,如有人藉此攻讦本身,只怕还真要惹一身费事。
司徒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张华,皆上疏陈辩单飏无罪,要求天子将其开释。汉帝刘宏固然也想赦免其罪名,无法终为一众权阉所谗阻。
六年前,方才继位的刘宏,仅仅是一名十二岁的少年,更是远枝弱藩的子孙。被选定为堂叔桓帝刘志的担当人后,乍入京师,身处宫禁当中,伶仃无援,行动无措。
这一年,也是东汉第二次党锢的第六个年初。闰蒲月,永昌太守曹鸾上疏为党人鸣冤,要求消弭监禁。汉帝刘宏闻奏,不但没有服从,反而将曹鸾弃市(履行极刑并曝尸三日),并进一步扩大党锢的范围,下诏凡是党人弟子、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概夺职,监禁毕生。
公然,没多久就有耳目来报,说太史令单飏上疏,这本来没有甚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太史令的职责之一,便是掌管天时星相——但是单飏此人,乃士人一党,素与中官分歧。故而曹节不敢忽视粗心,赶快过来亲身刺探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