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路[第1页/共4页]
并且,对于入主并州抗击北方外族入侵,他也非常心动。
荀攸忙连连谦善。
对于荀攸的河东之谋,姬平心中已经承认,当务之急,逃脱还是他独一的设法。
张辽?姬平再次听到荀攸提到张辽,贰心中一动,不晓得这个张辽是否汗青上的阿谁曹魏的五子良将?
“河东郡则分歧,南面中原,北接并州,河东及并州之地,夹于关中与河北之间,阵势高大,足以俯瞰三面,西南黄河半绕,东部太行山为樊篱,只需谨守八陉险关,则万军难攻,且河东多山,易于埋没,又毗邻上党郡,为天下之脊,此为一者。
如果他能逃出雒阳,能掌控一支精兵,抗击外族也是不错的挑选。
不过荀攸和袁绍固然同为士人,但走的门路却不一样,姬平也能明白这些士人的设法,毕竟君权在士人思惟中也是根深蒂固,现在朝政暗淡,天下将乱,士人中也有很多分化,他们都是按照各自的理念摸索前程。
荀攸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不过河东及并州之地,比之关中与河北,养兵之力不敷,故而以此为基,其要在于精兵之道。而此计亦非常凶恶,河东郡情势庞大,并州民风剽悍,兼有匈奴、乌桓、鲜卑,并州西部又有凉州羌族,篡夺并州幽州以后,更是直面塞北外族。但以陛下之身份,唯有行此之险,何况秦皇汉武之事,需求行非常之举。唯陛下决计。”
民族融会的体例多了去了,凭甚么是那些外族几近杀尽我们汉族百姓,并且是那种残暴的体例,如果那些砖家处于这个期间,恐怕就不会那么说了,他们向来不会去从人道的方面去考虑。
荀攸沉吟道:“需趁乱里应外合,里应陛下可用黄门冗从仆射耿忠,外合或能够考虑大将军调派出京的募兵将领,王匡、鲍信乃大将军亲信,余者毌丘毅、张扬、张辽都能够笼络,不过毌丘毅已经出京,唯有张扬张辽尚未解缆。”
不过,他要朝着这方面尽力,第一个天然是人才,姬平转过甚,紧紧盯着荀攸,俄然开口道:“不知荀君可愿助我?”
不过姬平佩服的是荀攸出身王谢,出运营策时却很公允的就事论事,或许这就是真正的谋主和名流吧。
说到这里,荀攸已经是满眼放光。
荀攸笑道:“陛下若要见张辽,找太后便可,太后心疼陛下,而大将军一贯又最重太后之言。”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种欲望,世事难料,谁晓得能不能实现。
蜀地确切不错,但太远了,途中也有很多变数,姬平接着问道:“除却蜀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