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陶侃之心[第2页/共6页]
这和当年衣冠南渡。江左士族对北方士族的仇视如出一辙。
而赚取的财帛,这些官吏也多上缴给被陶侃任命卖力此事的刘佑一部分。
但哪想到,见这些官吏不肯加钱,夷民们决定不再出售给官府制定的商行物质,而是挑选和来往商旅买卖。
而王烈却一向在遵循和陶侃的盟约。除了供应给陶侃一批新式铠甲外,供应给他的一万新式连弩(不是那种最新的钢弩),也已经运抵荆州。
那几个首级无法,被迫签下合约,而夷人最重商定,固然是被迫签下,只要对方不做的过分,也不会等闲忏悔。
说到底,豪门出身的陶侃,却并不重用豪门,反而竭经心机重用士族,但愿能融入上流社会,博取士族的信赖和支撑。
但就算不清楚这些,以陶侃天生谨慎的脾气也是步步谨慎,而他在建康更是长年安插有密探。
就如当日在幽州时,王烈的仇恨,差点要了他的性命,现在刘佑倒是死性不改,再次犯下一样的弊端,用武力和逼迫迫令人屈就,迟早也会被人把刀子架在脖子上。
但王真为人忠义,不但将陶侃派去的使者打跑,更痛骂陶侃。
这王真严格上来讲,是一员降将。
而王烈也一样,在获得京口之战的胜利后,很多人都重新熟谙到王烈的气力,再不敢轻觑这个他们眼中的豪门子。
当时陶侃在夷民气目中还算有声望,几个寨子的夷民首级一筹议,践约下山。
统统被官府操控的商行都不肯加价,反而再次抬高了代价。
却哪想到,直接被刘佑扣押,而刘佑那边早已经暗中派兵将几个寨子团团围住,然后逼迫几个首级签订商定,规定他们的物质只能卖给官府,不然就断绝他们的水源和粮草,并将他们的青壮全数抓走。
就算如许,还常常做手脚抬高代价,剥削数量。
刘佑深知这山区行军艰巨,本身若真触怒这山中的夷人王者,被闹到陶侃那边也没有本身好处,却心生一计,派人给四周几个寨子的郡长送信,说甚么要以陶使君的名义出面补救。
陶侃大喜,采取了刘佑建议,公然在畴昔的一年内,获得了丰富好处,是以也对刘佑愈发信赖。
但夷民再浑厚,一次两次被骗。时候长了也有所发觉,但夷民也不懂甚么买卖,只是劈面指出这买卖不公,要求那些卖力收取物质的官吏加价。
而就在这时,在王烈占有京口的十几今后,陶侃终究收到王烈的来信,倒是要求他调派一批水军将领,赶赴京口帮他练习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