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城市规划[第2页/共4页]
虞翻笑道:“果不出公子所料。本县贴出版记并调集本县的富户,将本年的赋税征收项目、标准一一讲明后。这些大户大多情愿提早上交本年的赋税,现在已根基上缴结束。”
第二日,虞翻、刘墉和董芸一起到城外检察这些日子开田造渠的停顿。虞翻笑道:“刘公子,多日不见,你可晒黑了,但也比之前更结实了。”
“哎,便是这新开之地。”
董芸捂着小嘴偷笑着将“舆图”挂了起来,虞翻一看,不由哑然发笑,只见那所谓的“舆图”线条扭曲,笔墨浓淡不一,标注的字歪倾斜斜,连六岁的小儿也不如。
这日刘墉便没回虎帐而是住在驿站,如许临时要买些甚么,要商讨些事来也便利些。刘墉拿出纸笔,理了理思路,便凝神深思。董芸泡了盏香茶送到案边,便远远地陪在一旁,一边缝制衣裳一边察看,只见刘墉忽而冥思苦想,忽而展颜浅笑,忽而低声轻叹,忽而意气风发,不由又是担忧又是体贴。正心神不宁时,只见刘墉奋笔急书,边写边画,一脸的对劲。
“甚么事竟让县长如此费心啊。”
刘墉喘了几口气,等气味稍匀方笑道:“这是有讲究的,这些项目都要做,并且要做三组才有结果。”
“大哥就是实诚。我偷偷给他个馒头他竟然不承情,还指责了我一通。”董芸不满道。
“提早上缴便可少交两成的赋税,这些人又不是傻子,这帐但是算得清清楚楚的。”
“等一会儿,一次不能喝太多。”董芸一面心疼地用手帕将额头上刚排泄的汗珠擦去,一面体贴道,“先去沐浴吧,现在天还凉,谨慎别感冒了。”
“虞县长!”“刘公子!”一起上不时有热火朝天劳作的乡民,另有开荒打井齐声喊着号子的兵士,见到虞翻、刘墉时都热忱地打着号召。他们是至心感激和拥戴这两名领头人,恰是那些减租减赋,促收支产生长的政策使这些人有了盼头,有了对将来糊口的神驰。这些乡民脸上都弥漫着幸运的笑容。这类幸运的笑容也传染着刘墉,他也一阵浅笑,这是一群多么俭朴、可敬的人啊。
“甚么新题目?”
“好了,不管你了。”董芸娇嗔道,把手中的茶水递给刘墉。刘墉一饮而尽,笑道:“另有吗?”
“鄙人哪会做甚么诗,这是一名叫王之涣的才子做的。”
“县长必然又有难事了。”刘墉测度道,“芸儿,他有说过甚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