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辩证施治[第1页/共4页]
华佗更加吃惊,思疑道:“咳喘治肺,哪有治肾的事理?”
待药童奉侍老太爷服药躺下,虞翻便请世人到花厅喝茶。
当时都是分餐制,虞翻居中独据一桌,华佗、董袭一桌,刘墉、董芸又一桌。待世人分次坐下,虞翻叫丫环斟好酒,端起酒杯道:“虞某在此感激诸位。来,我们先干三杯。”
华佗极是诧异,随即哈哈一笑道:“好,好,老朽不难为公子。”
“这位是本县县长虞翻。”汉朝县一级的长官,大县称县令,小县则叫县长。
虞翻又问:“当今衙内还关有多少贼人?”
刘墉见华佗号完脉后脸露忧色,晓得本身所料不错,一颗稍有些忐忑的心终究定了下来。公然华佗提起笔来,笔走龙蛇,开了药方,递到刘墉面前。刘墉见那药方和本身学的大抵不异,便微微点头。
那董县尉双手抱拳道:“忸捏!此贼力大非常,兄弟们使了些手腕才将其礼服,饶是如许也有好几个弟兄受了伤。不过,部属都已安排安妥,请县长放心。”
刘墉恭敬答道:“鄙人觉得,华先生的方中少了两味补肾之药。”
董县尉谢过方坐下,虞翻又道:“传闻那贼甚难对于,董县尉辛苦了。”
虞翻点了点头,道:“辛苦你们了。”又道,“本日托华先生和刘公子之福,家父病体不久便可病愈。董县尉奋力除贼,也是非常辛苦,本县略备浊酒,一并称谢。”世人连称不敢。
刘墉行礼道:“不敢,先生过谦了。刘墉觉得只需在华先生方中插手熟地、当归两味药便可。”
虞翻一见,笑道:“董县尉返来了!来,请坐。”
听刘墉说本身的药方内里缺两味药,华佗便如在黑暗中摸索行进的俄然瞧见了一点亮光,急问道:“少哪两味药,公子请说。”
进得屋内,那老太爷半卧在床上,气色尚好。华佗侧身问道:“老太爷,你胸口还好?”虞老太爷低声道:“华先生操心了。老朽还好,只是有些喘不过气来。”华佗安抚道:“老太爷放心,我已找到体例了。”说着,跪坐在床边,拉过老太爷的手放在床边的脉枕上,伸出三根手指,轻按在脉腕处,斯须,又换一侧。
华佗是个急性子,告了声罪,带着刘墉、董芸二人直奔那老太爷的病榻。那县长苦笑连连,心道,我也要去啊。这个华先生,性子也太急了啊!
刘墉也是惊奇不定,奇道:“莫非华先生不知哮喘一证,急者治肺,缓者治肾吗?”刘墉可不晓得此时的医学实际还没熟谙到这点。见华佗茫然无语,刘墉续道:“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喘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故咳喘之病首要在肺,又关乎肾,其治不离肺肾。正所谓‘久病不已,穷必及肾’,‘真元耗费,喘出于肾气上奔’,老太爷大哥则肾功不强,加上喘得愈久愈会减轻肾的承担,令肾受损。肾伤不但使喘常复发,久病之人更难喘尽停歇,以是,须肺肾同治,方能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