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科学交流[第2页/共6页]
“公子这体例倒也奇妙,论证过程也极是周到、公道。”赵爽的脸上顿时暴露高兴的笑容,不料刘墉却微微一笑,又道,“不过公子,刘墉倒有个更加简练的证明体例。”
曹操大惊道:“那山极是险要,攀爬起来极伤害……”曹操只晓得测山高需求叫人爬到山顶,然后再放一条长绳下来,最后量绳长便可。不过,如许一来除非是有笔挺的峭壁,不然测的也只是山的斜边长啊。既然刘墉有如此说法,莫非……曹操奇道:“崇如莫非有好的体例?”
“听闻先生精通法术,鄙人鄙人,想领教一番,不知先生可否见教。”赵爽拱手见礼道。他比刘墉要小上几岁,故以先生之礼参拜。
“是,丞相!”刘墉抱拳向在坐各位一一拱手见礼,又从赵爽手上的四个三角形中取出两个,笑道:“只需两个便可。”
刘墉顺手拿起车内的一双筷子,将此中一支截断,最后留下一长一短两根。刘墉将两根木棍竖在烛光的一侧,又道:“诸位请看,每根木棍都有影子,长的这根影子长一点,短的这根影子则要短一点,这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不过,不知诸位发觉到没有,每根木棍与它的影子有何干系?”
“刘墉何必欺瞒公子。”刘墉含笑道,“当时刘墉见到公子的弦图就感觉此法极其奇妙而直观,便又想,如能再简练些则更好了。刘墉绞尽脑汁,方想出这个别例。在这点上,你算是刘墉的教员。”刘墉又诚心道:“公子,你是世上第一个证明勾股定理的人,刘墉极其佩服。”说着,深施一礼。
“恰是!”刘墉点头道,“这就叫类似三角形,对应的边的比值是稳定的。我测山高的体例就是如许来的……”刘墉又取过一张图,将重差测量的道理用示企图的体例细细讲授了一番。三人顿时茅塞顿开,连连感慨。
刘墉俄然想到《海岛算经》上的利用实例。便道:“丞相,数学的利用无所不在。刘墉试举一例,比方说测量城外石人山的高度,丞相可知有谁能测量么?”
刘墉回到家中,门房道:“公子爷,有位老先生候你多时了。”(未完待续。)
三人见刘墉利落认输,都有些惊奇,不过见他态度朴拙,不似作伪,再加上早传闻过他虽居高位,但性子和顺,胸怀广漠,不由重生好感。四人都是正视科学之人,因此畅谈甚欢,到别离时还是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