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子弹改变中国(番外篇)[第3页/共19页]
插手集会的政务初级参事伍朝枢在发言中以为顾维钧的观点是对的,中国必须实施此中立任务,才气遵循国际法保障中立国的权力。如中国不保卫此中立,沉默即便不是承认,也等因而默许日本的行动。
日置益的说辞引发了袁世凯的思虑。在此次说话中,袁世凯沉默不语地坐着。在袁世凯看来,“二十一条”无疑是一个严峻打击,这个打击使他惊呆了。传闻,袁世凯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彻夜我不能对你作任何答复。”
日本要参战了。日本参战,除了实施英日联盟任务,首要目标还是要扩大在中国的权益。日本政治家清楚看到西方的混乱不会很快结束,这恰是日本在亚洲扩大的最好机会。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收回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中日两国海面上的兵舰一概撤退或消弭武装,并要求德国在9月15日前将青岛无前提交给日本,“以备将来交还中国”。
就在日军从仰口湾登岸的第二天,德军即派58名官兵来到浮山高地设了察看哨,并建立了5个防备工事,储备枪弹6万发、手榴弹300枚、照明弹2000发及充足对峙8天的食品和水,筹办与日军周旋一段时候。而日军要想摧毁德军在青岛郊区各个山头的炮台,就必须在纵深地带安装大口径重炮,但德军察看哨的存在使日军无所遁形。
青岛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端,至11月7日结束。日本于这场战役中得胜,占据青岛。这是在一战期间,日本初次与德国正面比武,同时也初次与英国联军参战。
青岛又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代替了德国人,中国北洋当局的但愿又一次完整落空。这类成果比青岛留在德国人手里还要糟糕。日德交兵中,中国群众蒙受极大丧失。日军不但占据青岛市,还侵犯莱州、平度、即墨、胶州、潍县、张店、济南,劫取了胶济铁路全线。,驻守青岛的德军就投降了,日本人浩浩大荡开进,敏捷领受了德国全部租借地,包含青岛,以及青岛至济南的铁路。
第四项一条,要求中方不得将本地各港湾、岛屿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度。
鉴于日本与英国的联盟干系,英国参战后照会日本:假定战役涉及远东,务请帮手英国庇护威海、香港。日本迅即表示必然会采纳需求办法。
汗青上实在的“胡蝶效应”――萨拉热窝事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