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无题下[第1页/共5页]
在袅袅卷烟中,兰祯凝脂般的玉手放在琴弦上轻捻慢拢,悠悠的琴声跟着习习的冷风飘零在微山湖上。
既不想助纣为虐,又想保百口属,林氏一族只能退守姑苏,过起读书种田的日子。只是看着天下百姓陷于烽火,他们心生不忍,加上庆阳帝闻得当年林海先祖即厥后的靖安侯林清和有诸葛武侯之才几次登门拜请,考虑到真的改朝换代,林氏一族处境,族人便将林清和这一支伶仃分了出来。
想起这一趟京都之行,想起贾敏,想起林海,兰祯心中万种愁绪齐上心头。今后再聚,这一对恩爱伉俪是否能心中全无芥蒂,举案齐眉?林海或答应以吧,但贾敏呢,来嫡亲人的伤害,能够是她一辈子的伤。另有,新旧两个娘家,她要如那边?
他承诺了将来岳父,考个进士出身风风景光迎娶心雅。
“广月,去将我娘的琴拿来。”
他打动地想去见阿谁让他牵心动肠的女孩,哪知脚步方动,就听丈远外船上一个小女孩昵声问道:“姐姐,这是甚么曲子,如何连生没听过?”
本身的结婚之路何尝不是道阻且长呢。从山西回京,本就预备处理问名、互换庚帖……等结婚事件的,哪知出了姑母的事。不过姑姑待他如亲子,他是必然要守二十七个月的孝的,这段时候恰好可用心攻读,筹办下届科考。
林灿和黛玉惊奇地追根究底。之前祭祖也来过姑苏,却很少听父母主动提起林家宗族或亲戚的事,现在想想,很奇特呀。
林海笑了笑,简朴地说了一下东林书院与林家的家属史。二者息息相干。
这话一出,连兰祯都吃了一惊。遂又想,这个天下的汗青过程虽大抵不异,很多事物也会呈现,但其来源归纳却完整分歧,一个东林书院从“东林党”换成“林家”也没甚么。
……
“姑父。”贾琏喉咙鲠着厚块般嚅喊了一句,心中忐忑不安。见林海点了点头,亲热地一句“返来就好,辛苦你了”,没有半点陌生见怪,眼睛更加酸得难受。说道:“侄儿是半道才追上表妹的,多亏了端亲王的照顾。”
再听到二皇子封了肃郡王,四皇子封了明郡王,五皇子封了顺郡王,八皇子封了慎郡王,九皇子封了裕郡王,十二皇子封了惠郡王。兰祯便不觉对劲外了。
再看看大要淡然实则防备的姑父,以及目前还浑若未觉的表妹,他深深地怜悯这位王爷了,路漫漫啊……
东林书院的建立在前朝阴月王朝之前,初创人便是林氏一族的先祖林致远。到了阴月王朝中期,东林书院出了很多名臣大儒,成了姑苏乃至全部王朝最负盛名的书院之一,而林家也成了世禄勋爵之家,笔墨书香之族。厥后朝纲不振,妖佞横行,林家后辈垂垂不再入朝为官,只是东林书院培养出来的文人官员在阴月王朝还是占了很重的分量,当时朝中权臣(妖)见天下大乱,使计逼迫当时林氏族长发下毒誓,倘若林氏一族不忠,跟随乱臣贼子,林氏一族将人丁残落,年寿不永,族灭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