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只是代言人[第2页/共3页]
《东山经》言:“(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歧踵之山。”《外洋北经》有歧踵国。知《外洋北经》与《东山经》有重合处。此盖因“东海”与“北海”附近”
“北山经“为山西、河南、河北一带山名,如太行之山在今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间,王屋之山在今山西阳城西南、河南济源西北,碣石之山在今河北昌黎北,雁门之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其神皆人面蛇身“或“蛇身人面“、“彘身而八足蛇尾“,属蛇图腾;
老者听完神采一暗,伸手摸摸本身的肩膀,淡淡的说道:“对于它,我顶多只是个代言人罢了。”
“应当是叫矔疏,我细心对比了一下。”
“从《山经》看,“南山经“为东南一带山名,如:“南次二经“具区即今太湖,会稽之山在今浙江绍兴、诸暨、乘县、东阳间,“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或“龙身而鸟首“、“龙身而人面“,属鸟或龙图腾;
老者没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说:“小友经历了这么,这么一场火警还是不明白本身纹身的来源吗。”
《外洋西经》言:“巫咸国······在登葆山,群巫所从高低也。”登葆山即登备之山。
《大荒西经》言:“有比翼之鸟。”《外洋南经》有比翼鸟,当即《西山经》崇吾之山的蛮蛮鸟。知《外洋南经》与《大荒西经》和《西山经》也有重合处。
知《大荒南经》与《外洋西经》和《西山经》有重合之处,此盖因“西海”与“南海”附近。
“小友我们又见面了,别来无恙啊。”
《西山经》言:“(鬼山)是淳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此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鬼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多玉”与“多丹粟”与隗山同。而耆童即老童。《大荒西经》言:“有芒山。有桂山。有摇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回禄,回禄生太子长琴,是处摇山,始作乐风。”摇山当即同经桃山,芒山当即同经虻山。桂山同。
“那您呢,您的山海印是甚么样的呢?”
“中山经“为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一带山名,霍山在今山西霍县西,昆吾之山在今河南许昌东,阳华之山在今陕西华阴西,荆山在今湖北保康东南、南漳西南,岷山在今四川西北部,朝歌之山在今河南社旗、方城一带,洞庭之山在今湖南岳阳西的洞庭湖中,柴桑之山在今江西九江西南,“其神皆人面而鸟身“或“豕面而人身“、“马身而龙首“,为多元文明的交汇之地。而《海内东经》自“岷三江“以下内容当属《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