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秋闱报考[第3页/共6页]
高文这段话柔中带刚,再加上他又救过提刑司诸人的性命,两个捕快念到这个情分,想了想,点头说:“高相公,不管将来如何,科举乃是大事,我等也不好误了你的出息。如许吧,我们就送你去学政衙门走一趟。不过,你得承诺我们不成肇事。”
高文笑了笑,道:“也不是出门闲逛,却有闲事。我不是中了平凉府今科院试头名案首,又得学政官提携,入府学读书吗?现在是蒲月中旬,另有一个多月就是秋闱。本日坐在这里也是无聊,我就揣摩着干脆去学政衙门将名给报了。”
做为学政官,管的就是陕西一省的读书人和科举。在读太高文县试时的文章以后,这个学政就晓得此子不凡。就其文章的老辣程度而言,就算是比起江南文教昌隆之地的大名士也不逞多让,说不好这高文本年春闱要中个进士。
这半年以来的颠沛微风刀霜剑已经让高文深切地熟谙到这一点,这片时空的明朝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天下,你若不想成为恶人丁中之食,只能极力地站在食品链的最顶端。
不过,李祯静极思动,竟然和一群后辈一起插手了本年的大考差。
学政:“你们韩城县,除了俞兴言以外,另有四人。此中,最驰名的是石献珠。提及来,他当年在府学的时候,还在本官这里读过书。”
二人点头:“也是。”
方才高文留的地点是大鹰家,当下就对学政官说:“要不学政你将小生的地点也改在这里吧?”
“哦,大宗室已经入陕了,却不晓得各府州县的掌印官过来拜见倒是为何?”高文不是太体味明朝宦海上的端方,心中猎奇,禁不住问。他发愤以科举入仕,多晓得些宦海上的事情也是好的。
想到这里,高文站起家来就要朝院门外走去。
本年陕西乡试考得实在太早,得了圣旨以后,李祯不顾年老,径直坐了船,一起行来。也不晓得他一把年纪了,可否按期赶到陕西。如果误了期,乃至推迟日子,这个笑话就闹大了。
心中又是奇特,晓得本身这篇文章的人也未几,如何就收录出来了呢?
以是,每到大比之年的蒲月月朔,天子就会亲身出任主考官出题考核翰林院和各部保送来的官员,这场测验又被称之为“大考差”李祯是国子监的一号首长,本身保举了本身,别人拿他也没有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