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第3页/共4页]
俗话说三岁看老,更何况贾代善如许目光锋利又精准的人物,贾敷如许的少年如何瞒得过他?贾代化这位嫡宗子即便在父母心疼之下,也脾气暖和、沉得住气,不爱使性子,还读书刻苦又颇能自律。
此生,史令仪想要宁府逆天改命……便要从贾敷这儿动手!而她刚好记得几种解热的体例,干脆说出方剂让太医辩证施治――想来,就算史氏复苏着也会为了一线但愿而命人试上一试的。
而史氏除了偶尔应上一两声,便木呆呆地看着床上的宗子贾敷。当年为生这个儿子,史氏的身材略有亏损,至今还是小病小痛不竭……
到了贾珍这儿,许是想着让自家一举翻身,再续荣光,便又卷入了夺嫡之争。只是贾珍少了管束,脾气比他父亲要尽情傲慢很多,又不知谨慎和收敛为何物……终究落得个妻离子披发配边陲并扳连宗族的成果,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史氏一听,蹭地窜起家子,几乎把小儿子贾敬带个跟头,而史氏本身也没好到哪儿去,猛地一个趔趄,却被眼疾手快的史令仪和娘家嫂子王彦一起把人扶了个正着。
实在太医并不是不会下猛药,只是不敢担这任务。他正心中戚戚,传闻史令仪和王彦的方剂不由茅塞顿开。他兴冲冲地坐回案前,提笔就写……又不时搁笔考虑一下……约莫花了一炷香的工夫,便写就一张全新的方剂,身边小厮赶紧接在手里,小跑着出去让人取药煎熬。
史令仪和王彦都看在眼里,可惜和怜悯也同时带了几分出来。史令仪更是记得,上辈子嫂子史氏恰是因为宗子短命,而哀思不已终至早早离世,贾代化的续弦也没留下一儿半女,却对贾敬只是面子上过得去,底子提不上经心。
史令仪和王彦一起到来的通报声都置若罔闻,史氏这模样当真不妙。
不是她史令仪自大:贾史王薛四家,娘家恐怕是秘闻最丰富,家风也最清正的一个:就算是跟着太祖爷打江山之时,父亲也不妄图金银,而是极力汇集书册并妥当保管保藏起来。这么多年过来,家里藏书可谓汗牛充栋了。
贾敷醒了,荣府一对儿伉俪加上王彦便功成身退。回到荣府,伉俪俩又送走王彦,这才有空坐下来一起用饭,并说说知心话。
厥后吃了很多苦头才生了贾敷,她在这个儿子身上支出了数不尽的心血和豪情,刚才只是传闻儿子性命危矣,就直接晕了畴昔。
非论如何,宁府式微和开罪,都势需求扳连荣府。同为贾氏族人,毫无“独善其身”可言。是以,哪怕为了自家考虑,都不能不睬会宁府,任他们自生自灭。